

袁寶成:深入實施質量強省戰略 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深入實施質量強省戰略切實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廣東省副省長袁寶成
質量是引領經濟發展的標桿,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質量工作。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新常態下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支撐我國經濟增長的傳統優勢正在減弱,新的動力、新的優勢亟待培育。提升質量水平不僅是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更好地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戰略選擇,也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的內在要求。在這個大背景下,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提出五大新發展理念,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要求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為目標,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推動傳統動能轉型和培育發展新動能。習近平總書記對質量工作明確提出“三個轉變”,即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在上半年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給質量滿足需要,使供給能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李克強總理也指出,中國經濟要想再創奇跡、再創輝煌,就必須在提升質量上下功夫,以質量的提升來“對沖”速度的放緩,把經濟社會發展推向質量時代。這些重要論述,洞悉了質量與發展的內在聯系,為我們做好新形勢下質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質量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來抓,深入推進質量改革,不斷夯實質量基礎,扎實開展質量提升工程,全面加強質量管理,推動全省質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全省國家質檢中心數、中國馳名商標數、標準聯盟及聯盟標準數、有效發明專利量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等質量指標穩居全國首位,在前兩次全國省級政府質量工作考核中,廣東均被評為最高等級A級,有力促進了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今年4月,省委、省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實施質量強省戰略的決定》,將質量強省建設上升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進行部署,著力推動質量創新,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高層次供給體系建設,這必將為全省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提供有力支撐。
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與建設質量強省的目標相比,與人民群眾對質量工作的新期待相比,我省質量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和薄弱環節,主要是部分產品檔次偏低,全要素生產率提升較慢,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仍較缺乏,質量基礎建設相對薄弱,質量誠信體系有待完善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我省質量強省建設,必須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今年全國“質量月”的主題是“提升供給質量,建設質量強國”。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質量工作的高度關注,也對我省做好新時期的質量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質量工作的系列決策部署,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將質量強省建設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密結合起來,大力推進質量提升,不斷夯實質量基礎,深入推進質量共治,加快廣東制造向廣東創造、廣東速度向廣東質量、廣東產品向廣東品牌轉變,努力把經濟社會發展推向質量時代。一是突出抓好重點領域質量提升。提升制造業產品質量,促進創新驅動與質量引領相融合,支持工業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大力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著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提高消費品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提升出口商品質量,推動我省外貿從“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轉變。二是大力推動企業質量創新。督促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推動企業實施重大質量改進項目,嚴格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弘揚“工匠精神”,加強職業技術培訓,提高一線工人技能水平。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實施工業企業品牌培育試點和“十百千”品牌培育工程,打造一批競爭力強、附加值高的知名品牌。三是大力提升標準化建設水平。圍繞智能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加快建設廣東先進標準體系,深化標準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專利與標準相融合,將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專利上升為團體標準、聯盟標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四是進一步夯實質量技術基礎。推進計量基準和標準建設,建立高水平的量值溯源和保證體系。進一步加大公共檢測服務平臺建設力度,建設一批國家級質檢中心和省級授權質檢機構,大力發展自愿性認證,引導和規范發展聯盟認證、區域認證,更好地服務廣東企業“走出去”。五是切實加強和改進質量監管。深入推進質量監管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完善質量準入標準,實現放管緊密結合。嚴厲打擊質量違法行為,建立質量安全風險防控機制,完善缺陷產品召回制度,提升重大質量安全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建設質量強省、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任務艱巨、使命光榮,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希望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以“質量月”活動為契機,認真開展質量整治、質量宣傳、質量服務活動,推動質量知識進企業、進社區、進基層、進校園。要把“質量月”活動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結合起來,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質量問題,不斷提升全社會對質量工作的認知度和認同感,努力營造崇尚質量、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圍,奮力開創質量強省建設新局面,為實現“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目標作出新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