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防總:今年或有5至7個臺風影響廣東
隨著強降雨天氣開始增多,今年汛期越來越近了。省防總近日組織專家召開會商會,分析研判今年三防形勢,研究部署三防工作。專家指出,今年約有5—7個臺風登陸或嚴重影響廣東,龍舟水偏重,局部區域可能出現特大暴雨等天氣。
西江北江或出現20年一遇大洪水
會商認為,2018年廣東三防形勢嚴峻。具體表現在:一是降雨時空分布不均,開汛正常略偏晚,前汛期降雨偏少,后汛期降雨偏多,龍舟水偏重,局部區域可能出現特大暴雨等極端天氣。二是登陸或嚴重影響廣東臺風偏多,大致為5—7個(平均5.3個),且有1—2個臺風達到強臺風或以上強度,并伴隨有1—2次風暴潮災害,初臺正常略偏早、終臺正常略偏晚。三是西江、北江可能出現20年一遇左右的大洪水,東江、韓江可能出現5年一遇洪水;部分中小河流可能出現20—50年一遇的大洪水,局部特大洪水。
山區山洪和地質災害、中小河流暴雨洪水,沿海地區臺風、風暴潮,城鄉內澇等依然是今年我省防御工作的重點。
要求實現預警信息在粵人員全覆蓋
省防總要求,各級三防部門要加快實施市、縣、鎮三防系統信息化、標準化建設,提高各級三防應急指揮保障能力;推動提升氣象、水文等部門預報預警和預判能力,實現臨災前在粵人員預警信息全覆蓋;加強專業應急搶險隊伍、搶險專家庫建設和物資儲備。
各地要以問題為導向,推進完善災害天氣時商船、“三無”船舶、漁船漁排、旅游景區、高速公路、建筑工地、水利工程、易澇黑點等重點環節應急管控機制;開展全媒體防災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提高公眾防災避險意識,扎實做好2018年三防工作,全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相關
我省已進入強對流天氣多發期
昨日廣州出現電閃雷鳴
14日開始襲粵的新一輪強對流天氣,15日早晨影響廣州,給連日天晴的羊城帶來了雷雨。15日早上,廣州番禺、荔灣、越秀等地市民反映,聽到了雷聲并看到了閃電。廣州氣象雷電觀測網數據顯示,15日2時到10時,廣州市內共記錄16次地閃。從廣州多普勒雷達數據來看,本次在廣州的對流云高度也發展到8公里以上。除廣州外,15日白天,我省大部分市縣出現了陣雨或雷陣雨,局部暴雨。
據廣州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劉子杰介紹,發生在廣州的雷電,主要是受過境的高空槽及低層偏南氣流影響,加強了本地對流活動,云中電荷就會被分離,這樣在云的不同部位或云與地面之間的電位梯度被不斷加大,當電位梯度加大到超過空氣能夠承受的能力時,就會出現介質被擊穿的現象,由此發生閃電和雷鳴。雷電一般產生于對流發展旺盛的積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強烈的陣風和暴雨。
我省已進入強對流天氣高發期,省氣象臺提醒,公眾需注意防御局地雷擊災害和短時大風導致的廠房工棚、臨時構筑物、戶外廣告牌、樹木倒塌等災害,及時到安全的地方暫避;需注意防御強降水引發的城鄉積澇、局地山洪及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
省氣象臺預計,16日,全省大部市縣陰天到多云,有分散陣雨;早晚有輕霧或霧,霧時能見度小于1公里。17—18日,我省西部市縣陰天到多云早晚有輕霧或霧,局部有陣雨,東部市縣多云間陰天。
這些防雷知識你都了解嗎?
1、留在室內并關好門窗,在室外工作的人應進入建筑物內。
2、不宜使用無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電視、音響等電器。
3、切勿接觸天線、水管、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筑物外墻,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或其他類似金屬裝置。
4、減少使用電話和手機。
5、切勿游泳或從事其他水上運動或活動,不宜進行室外球類運動,如遇雷電應立即離開水面以及其他空曠的場地,尋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頂、樓頂或接近導電性高的物體。
7、切勿處理開口容器盛載的易燃物品。
8、在曠野無法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內時,應遠離樹木和桅桿。
9、在空曠場地不宜打傘、不宜把鋤頭、鐵鍬、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桿等扛在肩上。
10、不宜進入無防雷設施的臨時棚戶、崗亭或低矮建筑。
11、不宜開摩托車、騎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