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牙齒缺失要及時修補 不及時修補影響咀嚼和發音
由于年紀和疾病等原因,很多老年人會出現牙齒缺失的情況,但遇到這類問題,老人常會認為:人老了能湊合著吃飯就行了,鑲牙怪麻煩的,等全口牙掉光了再鑲牙吧。專家指出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無論什么原因造成的個別牙齒缺失或牙齒全部缺失,由于破壞了牙列的完整性,不僅影響口腔局部健康,更可蔓延至身體系統的病變。
約9成老人牙齒缺失
據全國性調查報告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人中90%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的牙齒缺失,而且僅有30%的老年人鑲配了假牙。而今年廣州老城區的一項抽樣調查反映出類似問題,轄區內60歲以上老人91.4%存在殘冠、殘根、牙列缺損等各類口腔疾患。在這些有不同類型牙齒缺失的老年人中,約46%未能修復。
不及時修補影響咀嚼和發音
有些人認為牙齒缺了幾個無關緊要,照常可以吃飯,往往不予以重視,廣東省人民醫院口腔科鄭蔚玨指出:“這是錯誤的。牙齒缺失后,會在牙列中間留下空隙,如不及時填補上,對牙合的牙齒會因缺乏咬合拮抗,慢慢伸向缺隙,嚴重者咀嚼時可咬到對牙合的牙槽粘膜上,不僅會給以后的鑲牙帶來困難,還會導致咬合錯亂,甚至引起顳頜關節紊亂綜合征(如關節彈響、關節疼痛、張口受限等)”。
同時鄭蔚玨介紹,缺隙兩側的牙齒也會向空隙處傾斜或移位,特別是青少年,傾斜速度更快,常引起牙齒排列紊亂,咀嚼功能差。前牙的缺失更是妨礙美觀,影響發音,尤其是齒音、唇齒音、舌齒音的發音。當然,有些因治療的需要而拔除的牙不用鑲牙,如牙列擁擠時拔牙、因正畸治療需要拔除的牙、“盡頭牙”也就是第三磨牙(智慧牙)拔掉后均屬此種情況。
可選擇“種牙”治療
牙齒缺失了,該如何辦?“當然是應該盡快鑲牙”,廣東省人民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肖漢耿介紹,鑲牙有幾種不同的方式,傳統的有活動義齒修復、也有固定義齒修復,還有一種國內外先進的修復方式———種植義齒修復術,也叫人工牙種植術,俗稱“種牙”。
肖漢耿進一步介紹說,種牙指將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和物理機械性能的種植體(相當于人工牙根)植入到缺牙部位的牙槽骨(即牙床)內,經過3-6個月的骨整合期,種植體與牙槽骨牢固地結合在一起,在種植體上接一顆烤瓷牙。
治療時機:拔牙前后3個月范圍內
種牙的時機因人而異,一般在拔牙3個月后,牙槽骨基本愈合,就可以做人工牙種植術;也可以在拔牙的同時(特別是外傷的牙齒)即刻植入種植體,稱之為即刻種植術;也可以在拔牙后的1-3個月內進行人工牙種植術,具體種植時機由醫生分析后確定。
嚴重牙周病、高血壓、糖尿病者要慎用
人工牙種植術適合年齡要求18歲以上,一般能夠耐受拔牙術的的患者。如果患者有嚴重牙周病,必須先進行牙周系統治療后才可以進行人工牙種植術。而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種牙要謹慎。
肖漢耿提醒,牙修復術后,可以行使正常牙齒咀嚼功能,日常護理與天然牙齒一樣,必須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用牙刷或者牙線清潔義齒,盡量避免食物殘渣嵌塞在牙間隙中,有條件的患者可以定期到醫院復查。
■健康提醒
成人矯牙
容易出現牙周病
成人矯牙還容易出現牙周病等問題,并且容易復發,需要特別注意個人衛生問題。預防牙周病,主要是控制牙菌斑。
常少海介紹,控制菌斑是保持口腔健康最有效的方法(菌斑是細菌附著在牙面的主要形式),日常主要是通過早晚仔細刷牙來控制。某些不易清潔的部位(弓絲下方被遮擋的牙面)可使用間隙刷清理。刷牙后要照鏡子觀察牙齒和矯治器上是否還有臟東西;刷牙時應使用含氟牙膏。漱口水對口腔內的細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對于在正畸治療中不能很好清除菌斑的患者,可以在短期內使用來控制菌斑。
■相關
初期蛀牙可防可治
在我國第22個全國愛牙日期間,“2010世界牙科聯盟年會”在巴西舉行。會上來自各國的口腔護理及公共衛生專家共同啟動了一項全球性的防蛀牙運動———“讓未來零蛀牙”聯盟。該聯盟號召世界各地廣泛合作,教育人們了解齲齒的連續性發展過程,通過提供全面的防治舉措和護理治療,幫助人們預防齲齒以及治愈早期齲齒(即蛀牙)。
作為現今世界最為普遍的慢性病,齲齒困擾著全球50億人,該人數占全球人口近八成。在中國,根據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85%的成人患有齲齒,患齲人群中未經治療的齲齒高于90%!而在前不久由中華口腔醫學會主辦、高露潔棕欖(中國)有限公司支持的“中國齲病預防現狀與未來學術論壇”上,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預防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教授胡德渝也表示,80%—97%的中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口腔健康問題。
身兼“讓未來零蛀牙”聯盟主管、全球兒童口腔健康特別工作組總監、以及全球兒童牙科基金主席的拉曼·貝迪教授指出:“早期的蛀牙問題是可以預防和治愈的,但由于世界各地在公共衛生和牙科臨床研究方面的資源和投入的差異,導致了全球數以億計的蛀牙患者承受著本可以避免的痛苦。各國應更加重視齲齒的防治,并把這一問題上升到個人健康護理的層面上。”
■鏈接
口腔疾病困擾八成網民
9月20日是“世界愛牙日”,為全面了解網民的牙齒健康狀況,日前,39健康網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牙齒健康調查。本調查收到有效調查問卷33021份。此活動旨在進行牙病防治知識的普及教育,增強公眾口腔健康觀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識,幫助公眾建立口腔保健的習慣,從而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
調查結果顯示,愈八成網民患有牙齒疾病,其中,51.5%的網民曾患齲齒,本次的調查結果與牙防組的全國調查結果也基本一致。另外,12.1%的網民曾患牙髓炎,17.7%的網民曾患牙周病,曾患其他牙痛、牙炎等疾病的網民也有34.0%之多,只有18.2%的網民表示從來沒有牙齒疾病。
牙齒疾病如此高發,令人擔憂的是,網民普遍忽視牙齒疾病。數據顯示,七成左右的網民沒有口腔檢查的習慣,其中,從來不做口腔檢查的網民占28.7%,只有在患口腔疾病的時候再檢查的網民占41.5%,而一年一次口腔檢查的網民只占15.5%。對于齲齒問題,發現齲齒不會立刻檢查的網民超過七成,37.5%的網民等牙痛時才去檢查,另外35.3%的網民就算齲齒造成牙痛也不管。
我國牙齒疾病高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中國人普遍對牙齒疾病與全身健康的關系,沒有科學系統的認識。實際上,口腔疾病和全身健康密切相關。輕癥的齲齒影響咀嚼功能,嚴重齲齒則可以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頜骨炎癥等并發癥,甚至成為口腔病灶,影響全身健康。近年來的研究也表明,牙周炎是誘發缺血性腦中風、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并且,牙周炎會促使血栓形成而誘發心肌梗塞。因此,牙齒疾病不能忽視,要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