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務培訓班在廣州市從化區開班。據悉,截至2018年底,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主體4065家,全年休閑農業接待游客約2.1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130億元。整個產業呈現出“發展加快、質量提升、領域拓展、效益提高”的良好態勢,成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業態、新亮點。
產業鏈條完整鄉村旅游不止“農家樂”
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首先是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目前,已從零星分布向集群分布轉變,空間布局從城市郊區和景區周邊向更多適宜發展的區域拓展,催生了一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主體,行業組織化、規模化程度明顯提高。
數據顯示,自2017年以來,省安排中央財政資金3.3億元,支持40個縣(區)創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強鎮;省級財政投入2億元,支持建設36個廣東省農業公園;2018—2020年全省將建設3000個農業特色產業村。
“這些都對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加快發展發揮重要基礎作用。”該負責人說,據初步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主體4065家,全年休閑農業接待游客約2.1億人次,營業收入超130億元。
此外,我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業態類型也在不斷增多,已從單一的農家樂、賞花摘果,向集觀光、體驗、康養、休閑、度假、娛樂等于一體的綜合型方向發展,初步形成了產業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產城融合更加協調的格局。
目前,我省已創建全國休閑農業示范縣(區)10個、示范點19個和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6個,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125個、示范點297個。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帶動39萬戶農戶受益
與此同時,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綜合效益顯著提高。會場有專家分析,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帶動了餐飲、住宿、農產品加工、交通運輸、建筑和文化等關聯產業,農民可以就地就近就業,還能把特色農產品變禮品、特色民俗文化和工藝變商品、特色餐飲變服務產品,增加了經營性收入。
一些地方把民房變民宿,農家庭院變成農家樂園,增加了財產性收入。特別是一些地方,發掘獨有的稀缺資源,有效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如新會陳皮村“產業融合園”、羅定“稻米節”、清遠“連山霧山梯田稻香節”、“連州菜心節”、連南的“稻田魚文化節”等主題節慶,既展現了本土特色文化、特色產品、特色風情,又帶動特色農產品增值和農民致富。2018年全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從業人員達到56萬人,帶動受益農戶達到39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