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影院普通用户转户区,日韩综合,欧美日韩成人电影免费看,欧洲精品激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策解讀 > 國內政策速遞

推進可持續、智慧化發展 提升保障綜合服務能力——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水運高質量發展

時間 : 2024-06-27 10:24:22 來源 : 新華網
【打印】 【字體:

  水運承擔著貨物大數量、長距離的運輸職責,是在干線運輸中起主力作用的運輸形式。推進水運高質量發展,將有力推進我國交通強國建設。在26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人圍繞水運高質量發展這一內容介紹了相關情況。

  “近年來,水路貨運量累創新高。”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付緒銀在發布會上介紹,2023年我國水路貨運量達到93.7億噸,首次突破90億噸。今年1至5月,水路貨運量完成38.6億噸,同比增長7%;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3億標箱,同比增長8.8%;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完成22.2億噸,同比增長8.9%。

  今年6月,交通運輸部印發實施了關于新時代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的意見,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港口樞紐體系、全面攻堅國家高等級航道、打通內河航運堵點卡點、實施內河水運聯通體系工作、高質量構建現代化港口與航道體系等政策舉措。“各地交通運輸部門正在以這個意見為抓手,進一步加快水運規劃和建設,推進水運的高質量發展。”付緒銀說。

  推進水運高質量發展,要從可持續發展和智慧化發展的角度著手。

  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付緒銀介紹,上海港洋山港區首次完成國際集裝箱船綠色甲醇加注;我國首艘自主研發建造的可載運700標準箱的江海直達純電池動力集裝箱船投入運營;國際干線集裝箱船舶和郵輪靠港已常態化使用岸電,沿海干線樞紐港岸電設施覆蓋率超過90%。

  在智慧化發展方面,付緒銀表示,持續深入推進碼頭裝卸設備、水平運輸設備以及堆場裝卸設備等自動化,我國已建成自動化集裝箱碼頭21座、自動化干散貨碼頭28座,已建及在建自動化碼頭數量位居世界首位;基于5G技術的新一代自動導引車、無人集卡等智能化水平運輸設備率先投入使用,有的已經實現集卡自動化長距離運輸。

  推動鐵水聯運發展,是推進水運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

  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局長楊華雄公布了一組數據:1至5月,我國港口鐵水聯運完成479萬標準箱,同比增長17.6%;我國“北煤南運”煤炭下水全部采取鐵路集港,1至5月完成4億噸。“充分發揮了水路、鐵路運輸的比較優勢和綜合運輸的組合效率,有效降低了交通的物流成本,有力促進了綜合交通運輸的高質量發展。”楊華雄說。

  鐵水聯運需要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楊華雄表示,我國重點解決鐵路進港“最后一公里”問題;實施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110個鐵水聯運型樞紐,引導鐵路專用線接入港區。“目前,全國沿海和長江干線主要港口鐵路進港率已經超過了90%,今年還將新增5條重點港口進港鐵路線,建成后港口鐵水聯運網絡將更加完善。”楊華雄說。

  推進水運高質量發展,要為航運業提供更好的服務保障。

  數據顯示,今年1至5月,我國沿海和內河港口進出港船舶1247.4萬艘次,日均進出港船舶達8.2萬艘次;貨物吞吐量75.82億噸。“這些滿載生產生活物資的船舶能夠安全高效地航行在江河湖海之上,其背后離不開我們巨大的航海保障工作,以及在后臺支撐海運和內河水運安全工作的很多航海保障工作者。”付緒銀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航海保障事業取得了一系列長足發展——

  沿海航標從2013年的1.22萬座增長至2023年的2.06萬座,增長68.8%,實現了航標遙測遙控全部北斗化;

  海圖服務從以紙質海圖為主,發展為電子海圖全覆蓋并提供在線發布、實時的更新服務,2023年發行中國沿海電子海圖達492萬幅;

  建設了由23座北斗差分臺、75座北斗連續運行基準站組成的沿海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提供厘米級的高精度導航定位服務……

  “我們將大力開展航海保障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打造‘數字化發展底座’;強化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設,推出智能化航海保障服務,加大力度推動航海保障事業適應航運事業的發展,在建立全球最大的航海保障網絡的情況下積極服務,為國際航運作出貢獻,引領全球航運業發展,不斷提升航海保障的綜合服務能力。”付緒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