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粵辦函〔2012〕686號 |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廣東省 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2-2013年 重點行動計劃的通知 ?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順德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東省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2-2013年重點行動計劃》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質監局反映。 ? ? ? ? 省府辦公廳 2012年10月26日 ? ? ? ? 廣東省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 2012-2013年重點行動計劃 ?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印發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2〕9號)和省政府《關于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的意見》(粵府〔2012〕76號),大力推進2012-2013年我省質量重點工作,參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2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國辦發〔2012〕27號),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強化重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一)開展重點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綜合整治。以食品、食用農產品、藥品、婦女兒童用品、農資、建材為重點,對制假售假、產品質量問題嚴重的產品生產聚集區、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市場等重點區域以及城中村、建筑工地、中小學校園等重點場所,開展綜合治理。深入開展“三打兩建”專項行動,從嚴查辦涉及面廣、危害嚴重、影響惡劣的大案要案,嚴厲懲處制假售假行為。(省教育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廳、外經貿廳、衛生廳、國資委、工商局、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等單位負責) (二)加強重大設備監理工作。完善設備監理單位資質審核。對學校、幼兒園、車站、商場、旅游景區、游樂園等人員密集區域以及居民住宅的在用電梯、鍋爐、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開展專項監督檢查。(省質監局牽頭會省發展改革委、教育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成套局等單位負責) (三)制訂省重點監管產品目錄。加強對關系國計民生、健康安全、節能環保的重點產品、重大設備、重點工程及重點服務項目的監管,制訂實施我省重點監管產品目錄。(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廳、衛生廳、質監局、安全監管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等單位負責) (四)加大質量安全風險管理力度。加快推進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網絡建設,開展重點監管產品風險監測。完善進出境質量安全風險信息收集網絡,增強口岸衛生檢疫、動植物檢疫和進出口商品檢驗監管能力。(省農業廳、衛生廳、工商局、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管局、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單位負責) (五)開展產品傷害監測試點。研究建立產品傷害監測系統,收集、統計、分析與產品相關的傷害信息,評估產品安全的潛在風險,及時發布產品傷害預警。(省衛生廳、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等單位負責) 二、推動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 (六)建立企業質量安全控制關鍵崗位責任制。強化企業法定代表人為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要求,指導企業健全質量安全內控標準和各項規章制度,建立企業法定代表人和質量安全負責人約談和質量安全承諾制度。實施企業崗位質量規范與質量考核制度,推行質量安全“一票否決”。(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廳、衛生廳、國資委、食品藥品監管局、工商局、質監局、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單位負責) (七)強化企業質量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積極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組織生產、經營和服務,鼓勵企業開發具有核心競爭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性產品和服務。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技術中心、工程中心和產業化基地,努力培育集研發、設計、制造和系統集成于一體的創新型企業。推動省內骨干企業發揮標桿作用,引領新產品開發和品牌創建,將質量管理的先進方法向“微笑曲線”兩端的研發、創新、服務、物流等環節延伸,形成高質量的產業鏈。(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農業廳、衛生廳、國資委、工商局、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等單位負責) 三、推進質量誠信體系建設 (八)加強質量誠信體系建設。以組織機構代碼實名制為基礎、以物品編碼管理為溯源手段,搭建反映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和環境質量,信用資源互通共享的企業質量信用信息平臺。結合“廣東精神”宣傳活動,加強質量誠信制度建設,培育誠實守信的企業質量文化,樹立廣東質量信用形象。(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公安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國資委、工商局、質監局、旅游局、食品藥品監管局、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等單位負責) (九)實施質量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建立企業質量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制度,根據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等級和企業履行產品質量主體責任情況,依托企業質量信用檔案和產品質量信用信息記錄,實施企業質量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完善進出口信用管理系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外經貿廳、質監局、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等單位負責) 四、完善質量工作考核激勵機制 (十)推動各地政府實施質量安全績效考核。深入研究“廣東質量競爭力指數”內涵,進一步增強指標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出臺地方政府質量工作績效考核的指導意見。(省質監局、統計局等單位負責) (十一)完善政府質量獎勵制度。逐步建立省市兩級政府質量獎勵體系,激勵企業和全社會重質量、講誠信、樹品牌。(省質監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單位負責) (十二)開展爭創“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活動。引導各地政府加強質量工作,建設一批將質量提升作為城市發展戰略核心內容、質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的示范城市。(省質監局、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十三)開展產品質量統計調查與分析。開展產品質量合格率統計調查,組織做好省、市、縣三級質量狀況分析工作。(省質監局、統計局等單位負責) 五、大力實施名牌發展戰略 (十四)開展品牌價值評價工作。組織開展品牌價值測試工作和知名品牌示范區創建工作。(省質監局、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單位負責) (十五)建設卓越績效孵化基地。開展“卓越企業之路”活動,推廣卓越績效等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和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督促企業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經營,加強關鍵環節質量控制。(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質監局等單位負責) 六、強化質量法治建設 (十六)加大質量法規規章的制修訂力度。推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管理地方立法工作,加快修訂《廣東省產品質量監督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建立健全具有廣東特色的質量監管法規體系。(省衛生廳、質監局、法制辦、食品藥品監管局等單位負責) (十七)建立重點質量案件掛牌督辦制度。加強對質量違法犯罪案件的督查督辦,掛牌督辦重點質量案件,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處理,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省公安廳、監察廳、農業廳、衛生廳、工商局、質監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等單位負責) 七、加強質量基礎工作 (十八)推進重點領域標準化工作。加強先進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制訂完善并實施我省重點發展的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體系與路線圖。對產業標準化和產品評價手段滯后于技術發展和市場應用的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鼓勵制訂實施標桿體系,并以此帶動相關標準的制訂。在產業集群和專業鎮大力推廣聯盟標準,促進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拓寬服務業標準化領域,在旅游、物流、會展和社區管理等領域選擇相關項目進行重點突破,建立科學合理的服務質量地方標準體系。促進技術標準與知識產權融合,提高科研成果的標準轉化率。支持我省有實力的企事業單位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廳、農業廳、國資委、工商局、質監局、知識產權局、旅游局等單位負責) (十九)全面整治民生領域計量器具。以醫院、眼鏡店為重點開展“推進誠信計量,建設和諧城鄉”主題活動。啟動高速公路放心行工程,嚴厲打擊加油機、汽車衡計量作弊違法行為。開展計量服務走進萬家中小企業活動。(省發展改革委、科技廳、交通運輸廳、衛生廳、質監局等單位負責) (二十)加強認證認可管理。嚴格執行行政許可、強制認證、資格審查等市場準入制度,嚴控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產品的市場準入,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健全工程質量保證體系,推進質量認證,提高工程質量管理能力。(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廳、衛生廳、質監局等單位負責) (二十一)強化檢驗檢測技術保障。抓好食品檢測能力提升專項工作的組織實施。在食品、玩具、特種設備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推進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組建檢驗檢測技術聯盟。嚴格大型車輛安全技術檢驗機構準入條件和檢測要求,創新小型車輛檢驗模式,嚴厲查處無證開展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行為。(省公安廳、質監局、科技廳、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負責) 八、加強組織保障、宣傳教育和社會監督 (二十二)加強質量教育。做好質量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考試工作。組織開展國家級和省、市級中小學質量教育基地的創建工作。(省教育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質監局等單位負責) (二十三)開展“質量月”主題活動。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組織開展“質量月”活動,大力宣傳質量法律法規和先進典型,加大對質量違法案件的曝光力度。(省委宣傳部、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廳、質監局、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單位負責) (二十四)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加強對質量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結合本地實際,參照以上工作安排和部門分工,制訂本地區的具體實施工作方案,細化任務,明確時限和要求,逐級落實責任,按時完成各項任務。(各地級以上市政府負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