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府辦〔2005〕87號
轉發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廣東省國土規劃編制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國土資源廳《廣東省國土規劃編制工作實施方案》業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國土資源廳反映。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〇〇五年十月二十四日
廣東省國土規劃編制工作實施方案
(省國土資源廳 二〇〇五年九月十三日)
國土規劃是根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戰略目標制定的全國性或區域性國土開發整治規劃,是國家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國土的綜合開發、利用、保護和整治,對資源綜合開發、建設總體布局、環境綜合整治具有重要指導性,是具有戰略性、綜合性的地域空間規劃。為做好我省國土規劃編制工作,實現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制訂本工作方案。
一、規劃編制的指導思想和目的
(一)指導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和“五個統籌”的要求,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理念,立足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充分發揮國土規劃的指導作用,統籌國土資源開發與保護,切實解決廣東國土開發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
(二)規劃目的:
1.合理配置國土資源,按照建設和諧廣東的戰略要求,在廣東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總體目標的指導下,提出全省國土開發利用的基本框架和布局,實現廣東經濟社會的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
2.制定優化整合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國土資源開發和整治的方案,通過國土開發利用等重大項目安排,為加快廣東省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開發建設創造有利條件。
3.科學規劃高效、節約利用國土資源的戰略途徑,統籌協調全省各部門、各地區在未來15-20年對國土資源的需求,提出國土資源在部門間、地區間的優化配置方案。
4.研究制定國土規劃實施的政策措施,為廣東省編制階段性工作計劃提供依據。建立國土規劃實施的監督、保障機制,切實發揮國土規劃在廣東省經濟社會各項發展規劃中的基礎性和宏觀調控作用。
二、編制原則
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統籌兼顧,協調發展;開發與保護并重;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力求觀念創新、方法創新和技術創新;政府主導、社會參與。
三、規劃內容
(一)規劃范圍:以廣東省行政管轄區域為基本規劃范圍,包括陸域和海域。
(二)規劃期限:本規劃的規劃期限確定為2006-2020年,規劃基期年為2004年。
(三)主要內容:
1.揭示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開展國土資源調查評價,摸清全省國土資源實際情況,重點明確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以及國土資源與生態環境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承載能力和容量,提出資源開發戰略,確定國土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目標和措施。
2.提出國土開發空間戰略。對全省國土空間結構、功能組織、分區管理和建設引導等內容開展研究,提出空間開發戰略。明確規劃期全省國土空間結構的變化趨勢和特征,劃分全省國土開發功能區劃,對經濟建設布局提出指導性意見,以及空間開發的戰略目標、實施方案和對策建議。
3.設計國土安全保障體系方案。分析研究全省當前和規劃期面臨的包括生態安全、地質災害、生物災害等國土資源安全和生態環境問題;評價全省國土安全的現狀,預測其發展趨勢,提出建立國土安全保障體系的方案。
4.提出推進區域國土開發合作的意見。從泛珠三角以及更大區域范圍,審視全省國土開發的作用和影響,分析相關區域國土開發的優劣勢,提出優勢互補和區域聯合開發的意見和建議。
5.國土規劃實施的政策與制度保障。研究提出落實全省國土規劃政策與制度建設的建議,如規劃制度、配套法規、資金保障、重點地區和項目支持政策等。
(四)專題研究:圍繞國土規劃的總目標,為滿足省國土規劃編制的要求,設立13個研究專題,分別為:廣東省國土規劃理論與技術方法研究,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與資源需求預測研究,廣東省空間開發與區域協調發展研究,廣東省國土資源承載力與生態環境容量研究,廣東省土地供求預測與可持續利用研究,廣東省能源和礦產資源保障戰略研究,廣東省海岸帶和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戰略研究,廣東省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廣東省自然災害防治及對策研究,廣東省國土開發決策支持與評估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研究,廣東省國土規劃實施保障機制研究,廣東省國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研究,泛珠三角國土資源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戰略研究(各專題具體內容詳見附件1)。
總體規劃編制及其專題研究,要與《廣東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體構想》、《廣東省城鎮體系規劃》、《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廣東省東西兩翼地區經濟發展規劃意見及其專項規劃》,以及正在編制的《廣東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有關專項規劃相銜接。其中與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現有專題研究類似的專題,要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做到資源共享和口徑一致,避免不必要的資金浪費與重復建設。
四、技術路線
(一)理論基礎:編制國土規劃的理論基礎涉及地理學、資源學、環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理論,大體分為國土開發的戰略和開發模式的理論、資源開發利用評價的理論、國土資源空間整合的理論、環境重整理論和國土開發的保障系統的理論等(見附件2)。
(二)技術路線:國土規劃的編制通常包括以下9個程序:前期研究、編制工作大綱、現狀調研、專題研究、編制規劃綱要、規劃方案、規劃成果、規劃報批、規劃實施。在規劃方案形成的過程中,需經過專家論證、征求部門意見和公眾意見以及開展國際交流等環節(見附件3)。
五、規劃成果
規劃成果主要包括6項:廣東省國土規劃文本、廣東省國土規劃說明、廣東省國土規劃圖集、廣東省國土規劃專題研究報告匯編、廣東省國土規劃技術總結、廣東省國土規劃實施的政策措施意見。
六、工作組織
為確保國土規劃編制工作的順利開展,經國土資源部以及省人民政府同意,成立廣東省國土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人員組成名單見附件4)、領導小組辦公室(人員組成名單見附件5)、專家委員會(人員組成名單見附件6)、編制工作委員會(人員組成名單見附件7)等組織機構(組織機構圖見附件8)。
省國土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為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設在省國土資源廳,負責完成領導小組交辦的各項工作。
專家委員會由聘請的國土規劃、國土資源、經濟、社會、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專家、領導組成,主要負責對規劃編制工作進行指導、咨詢和論證。
在省國土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和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一領導下,成立編制工作委員會,具體執行省國土規劃的編制工作。
七、工作安排
(一)前期準備階段(2005年6月—10月25日)。研究制定規劃編制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組織及領導,落實工作任務分工,召開全省國土規劃編制工作啟動大會。上述工作由省國土資源廳負責推進。
(二)制定具體工作計劃階段(2005年10月26日—11月20日)。各小組組織工作班子,制定具體工作計劃,細化工作內容,確定專題研究的承擔單位,全面開展專題研究。
(三)專題研究階段(2005年11月—2006年5月)。各專題研究單位進行資料收集、實地調研、分析論證,形成初步成果,并進行專家論證審查,對總體規劃提出框架設想并進行論證。
(四)規劃綱要起草階段(2006年1月—6月)。修改完善專題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編制完成《廣東省國土規劃(初稿)》。
(五)修改完善階段(2006年7月—8月)。對總體規劃初稿廣泛征求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形成《廣東省國土規劃(征求意見稿)》。
(六)審定階段(2006年9月—12月)。總體規劃征求意見稿送國土資源部以及省各有關部門征求意見,并進一步完善,形成《廣東省國土規劃(送審稿)》,報請國土資源部和省人民政府聯合審批,或由省政府提請省人大審批。
八、規劃編制經費預算
省政府安排專項研究經費對規劃編制予以保障。具體經費安排由省國土資源廳提出并經省財政廳審核后,報省政府審定。
九、其他事項
(一)省國土資源廳設立辦公室,抽調工作人員組成專門工作班子,具體負責規劃編制過程中的日常工作;
(二)中科院地理所作為規劃編制的主要力量和技術支撐單位,負責規劃編制的具體工作;
(三)綜合協調組在北京設立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國土資源部規劃司,作為北京的聯系、協調和工作單位;
(四)2005年內在省內召開一次高層次的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對我省開展國土規劃編制工作進行研討。
附件:
1.專題介紹
2.國土規劃的理論架構
3.國土規劃編制的技術路線示意圖
4.省國土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5.省國土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名單
6.省國土規劃編制專家顧問委員會成員名單
7.省國土規劃編制工作委員會組織機構
8.省國土規劃編制組織機構示意圖
附件1:
專題介紹
專題1.廣東省國土規劃理論與技術方法研究
在總結國內外規劃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以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為背景,重點分析我省國土開發的形勢與任務,全面系統分析、概括省域國土規劃的理論及方法,明確省國土規劃的理論與技術方法,提出省國土規劃編制的思路、原則和技術路線。
專題2.廣東省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與資源需求預測研究
研究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和現狀,系統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國土開發的實踐經驗,預測、分析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趨勢,以及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資源需求,提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專題3.廣東省空間開發與區域協調發展研究
分析我省空間開發的歷史進程和現狀,結合區域經濟合理布局研究,深入研究全省空間開發和區域協調發展策略,包括軸線發展戰略與空間布局、都市區的空間協調發展戰略,城鄉協調發展戰略,新空間發展戰略、以土地調控為手段的空間與產業引導戰略等。
專題4.廣東省國土資源承載力與生態環境容量研究
系統分析我省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和環境變化的歷史和現狀,對全省國土資源承載力和環境容量現狀進行綜合評價,分析預測未來15年國土資源開發利用和環境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和發展趨勢,提出對策。
專題5.廣東省土地供求預測與可持續利用研究
研究分析我省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現狀存在的問題與矛盾,對2006-2020年省土地資源的供求形勢進行預測分析,提出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與優化配置的目標模式。
專題6.廣東省能源和礦產資源保障戰略研究
分析我省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在分析和預測規劃期內全省能源和礦產資源需求的基礎上,提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能源和礦產資源保障戰略及具體的保障途徑、本地資源的開發策略和空間調控手段。
專題7.廣東省海岸帶和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戰略研究
通過分析我省海岸帶和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海岸線資源合理布局建議方案,明確省海岸帶和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戰略。
專題8.廣東省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分析當前我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存在問題,根據水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分析預測未來15年省水資源的供需形勢和節水潛力,主要區域面臨的問題以及水環境的趨勢,提出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戰略與重大措施。
專題9.廣東省自然災害防治及對策研究
通過分析我省主要自然災害(包括:洪水、地質災害、赤潮、風暴等)的成因及對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影響,研究提出自然災害綜合防治的目標,以及與省生態環境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等相結合形成的綜合防災減災策略。
專題10.廣東省國土開發決策支持與評估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研究
建立我省國土開發的決策支持系統、功能信息系統和業務信息系統,實現及時準確全面地提供國土資源信息,為科學決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
專題11.廣東省國土規劃實施保障機制研究
提出保障我省國土規劃實施的體制條件、法規體系和政策體系。
專題12.廣東省國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研究
在分析研究我省國土規劃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運用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理論,對省國土規劃實施將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預測評價,提出改進建議。
專題13.泛珠三角國土資源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戰略研究
研究泛珠三角區域各省的國土資源狀況及各自的優劣勢,研究如何在國土資源開發的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實現協調發展的戰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