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快推進珠江三角洲區域
經濟一體化的指導意見
?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促進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地區優勢充分發揮的協調發展新格局,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就加快推進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一體化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快推進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總體要求
加快推進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一體化,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交通一體化為先導,以廣州、佛山同城化為示范,堅持政府推動、市場主導,省市聯手推進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環保生態、城市規劃、公共服務一體化,做到基礎設施統一規劃、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優勢互補、合理競爭,環境保護聯防聯治、統一執法,生態系統整體聯結、同保共育,城市規劃統籌協調、相互銜接,公共服務統一標準、流動可用,實現珠江三角洲協調、有序、可持續發展,在全省以及全國的經濟發展中繼續發揮重要引擎作用。到2012年,基本實現基礎設施一體化,初步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到2020年,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區域內經濟全面融合,各種資源優化配置,發展格局科學合理,競爭力和輻射力進一步增強,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二、推進交通一體化,構建現代化綜合運輸體系
(一)統籌建設區域交通基礎設施。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的原則,大力推動城際軌道交通同城化,2012年前形成以廣州為中心,連通區域內所有地級以上市的城際軌道交通網絡構架,2020年前形成“三環八射”城際軌道交通網絡,并以此為骨干形成區域快速公交走廊,打造一小時城市圈。統籌區域高速公路網建設,2012年前建成覆蓋珠江三角洲所有縣(市)、輻射周邊的高速公路網。消除區域斷頭路,強化珠江口東西兩岸的交通聯系。加強綜合交通樞紐的規劃建設,增強主要港口、機場、車站等交通樞紐的運營能力和集疏運能力;統籌建設城市客運交通樞紐,改善區域公交換乘條件,使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城市間與城市內交通線路緊密銜接,實現旅客“零距離換乘”。區域內各地級以上市要按規劃為交通樞紐和通道建設規劃預留足夠的發展空間,并加強控制。
(二)大力推進交通管理一體化。加快推進珠江三角洲區域高速公路電子聯網收費,減少高速公路主線收費站。加大現有政府還貸公路項目的債務重組和政府還貸力度,逐步撤銷區域內普通公路收費站,并于2012年實現區域年票互認。建立統一、高效的綜合交通管理體制,促進城際交通與城市交通對接融合。對珠江三角洲城際軌道交通系統實行全網統一建設、經營和管理;圍繞軌道交通車站安排公共汽車線路,提高軌道交通車站至周邊地區的可達性;積極推進城市間公交互通互連,推進珠江三角洲各地級以上市公交IC卡并網,并擴展至城際軌道交通,力爭五年內實現公共交通“一卡通”。
(三)促進粵港澳交通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完善粵港澳跨界交通基建協作機制,深化三地跨界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合作。加快建設廣深港客運專線以及廣珠城際、穗莞深城際等軌道交通項目,加快推進港珠澳大橋、深圳東部過境公路、與香港西部通道相銜接的高速公路以及蓮塘/香園圍口岸的規劃建設,增強珠江三角洲與港澳地區間快速通道通行能力。支持粵港澳三地機場、港口在運營和管理等方面開展合作,增強大珠江三角洲地區“港口群”、“機場群”的整體競爭力。
三、推進能源水資源供應一體化,構建高效安全的保障體系
(一)統籌推進能源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與現有珠江三角洲成品油管道網絡相連,形成連接煉油中心、主要消費城市、成品油儲備基地,并延伸至粵東西北地區的珠江三角洲成品油輸送干線。按照“全省一張網”的原則,建設覆蓋珠江三角洲以及全省的天然氣主干管網,盡快形成珠江三角洲東西兩岸雙回路天然氣主干管網。加大電網建設投資力度。逐步推進區域內油、氣、電同網同類型同價。做好向香港、澳門供電和供應天然氣的相關工作。
(二)加快推進水資源開發、配置和保護一體化。優化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和配置體系,加強珠江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加快水資源調蓄和配置工程建設,推動西江水資源統一調度和東江三大水庫聯合調度。完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供水規劃,加快廣州市西江引水工程等骨干項目建設,推動惠州、東莞和深圳,中山和珠海,以及佛山市各區間區域供水管線建設,保障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區的供水安全。建立水資源保護及水污染防治等區域聯動協調機制,改善和維護區域良好的水生態系統。深化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對水廠進行整合、兼并,推進城鎮供水向農村延伸,實現城鄉水務一體化。
四、推進信息一體化,全面構建信息化社會
(一)實施信息網絡融合工程。實施數字家庭普及計劃,推進城域網高速互聯,整合區域內有線電視網絡資源,建設珠江三角洲高清互動數字家庭網絡,率先實現電信網、有線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分步推進無線寬帶城市群建設。
(二)推進信息資源共享。實施電子政務暢通工程,制定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目錄,建設全省及各市電子政務信息資源中心和協同辦公平臺,率先實現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政府網上協同辦公。推進建設南方現代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積極發展珠江三角洲“物聯網”,并連接稅務、工商、海關、外經貿、檢驗檢疫等,開展跨部門、跨行業的電子物流管理,實現“一地申報、多點放行”通關。整合各地各部門公共信息資源,實現公共信息社會共享。分步推進珠江三角洲電信同城化,重點加快珠江三角洲通信資費服務一體化,逐步降低直至取消珠江三角洲內部的長途漫游資費。
五、推進產業發展一體化,建立現代產業示范區
(一)協調優化區域產業布局。明確區域內產業發展定位、發展重點和空間布局,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和珠海—中山—江門三大經濟圈的核心城市要充分發揮帶動作用,整合、集聚區域內優勢資源,構建特色突出、集約發展、錯位發展、梯度發展、優勢互補的區域產業格局。鼓勵相鄰市共同開發建設物流園區、工業園區或科技園區。統一各主體功能區區內產業準入標準,鼓勵發展投資強度大、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保生態型的項目。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促進區域內各類市場資源的整合。
(二)共建珠江三角洲創新圈。建立產業公共技術和服務平臺,推進科技資源共享。建立珠江三角洲創新研發聯盟,推動重大科技協同攻關;建立珠江三角洲創新產業聯盟,提升創新價值鏈,占領標準制高點。在珠江三角洲率先實現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的無縫對接,把創新成果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和產業競爭力。將深港創新圈的合作范圍擴大至粵港澳地區,支持珠江三角洲與港澳合作共建研發機構。
(三)構建區域一體化金融產業體系和金融服務體系。重點促進廣州、深圳區域金融中心和廣東金融高新技術服務區建設。鼓勵各類金融機構以中心城市為依托擴展服務網絡,逐步實現同城化管理。大力發展區域性銀團貸款市場和票據融資市場,支持金融機構開展異地貸款業務。加快整合發展產權交易市場。推進農村信用社加強股權和業務合作,支持城市商業銀行跨行政區域設立分支機構。統籌建設跨區域金融基礎設施體系,建設金融征信統一平臺。
六、推進環保生態一體化,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
(一)共同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統一規劃建設區域環境基礎設施,實現共建共享;共同設立珠江三角洲環保專項基金,加大環境污染整治力度;落實生態功能分區管理,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合力構筑區域生態支持體系,建成生態城鎮群。
(二)建立健全區域環境污染聯防聯治機制。以水和大氣污染防治為重點,統籌對重點污染地區、污染行業進行整治。加大《廣東省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質保護管理條例》的實施力度,分解落實各地水污染治理任務。統籌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污泥處理設施的規劃和建設,2009年底前珠江三角洲中心鎮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2010年底前,珠江三角洲各市、縣全部建成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立珠江三角洲大氣復合污染防治體系,實行更能反映區域污染特征的空氣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協調聯動治理灰霾天氣。增加粵港空氣質量監測布點,完善粵港空氣質量監控網絡,共建綠色優質生活圈。實行統一的環境監察監測、環境信息公開、企業環保信用管理、公眾參與環境監督和綜合決策等制度,統一環境執法體系。
(三)統籌建設區域自然生態系統。按照《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確定的保育8300平方公里區域綠地的總量規模,組合、串聯區域內各類自然生態資源和綠色開敞空間,形成多層次、多功能、立體化、復合型、網絡式的區域生態支持系統。制定珠江三角洲區域綠地的布局方案和管理辦法,共同對區域綠地實施嚴格的規劃控制和保護。對重要的區域綠地設置由省、市共同管理和維護的省立公園。
七、推進城市規劃一體化,努力構建世界級城市群
(一)優化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空間布局。近期以推進廣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經濟圈一體化為重點,推進城市群規劃建設一體化,實現各經濟圈內部及相互之間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充分發揮廣州、深圳作為中心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擴大輻射半徑,在區域經濟一體化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把珠海市培育成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其他城市要根據自身優勢選準定位、形成特色、提升功能。加強與港澳的城市發展規劃協調,共同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協調、人居環境優良的世界級城市群。
(二)提高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充分發揮規劃的引導作用,高起點、高水平地規劃建設珠江三角洲大都市圈。統籌規劃城鄉空間布局,促進城鎮集約發展,將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由城市延伸到鎮村,建設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現代化城鄉示范區。加強規劃實施管理,健全規劃監督和評估機制,提高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約束力,促進規劃有效落實。
(三)完善規劃協調機制。建立空間規劃協調機制,形成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城市總體規劃、城鎮群規劃及土地利用規劃為支撐的空間規劃體系。做好各市城市規劃和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國土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的銜接。各市編制的城鎮、交通、環保等規劃,在報批之前需與相鄰市銜接。涉及跨地區基礎設施的線路、標準及建設進度等要協調一致。
八、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一)構建一體化社會保障網。建立各項社保關系跨市轉移接續制度,實施區域內養老保險關系無障礙轉移與社保“一卡通”,并力爭三年內統一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費率。加快城鄉醫療保險一體化步伐,率先融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基于居民健康檔案的區域化醫療衛生服務系統,實現醫療衛生服務“一卡通”,區域醫療衛生服務協同共享。
(二)加強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協作。完善區域統一的就業政策和就業服務體系,統一區域內公共就業服務內容、流程和標準,實現戶籍勞動力憑《廣東省就業失業手冊》在珠江三角洲平等享受各項政策扶持和就業服務。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區域統一的流動人員服務管理平臺。打造聯防聯動的基層維穩工作平臺以及公共衛生信息平臺,強化社會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防控區域一體化體系,加強各市公共衛生信息的互通和共享。統一行政監督執法標準,加強部門間的監督執法合作。建立緊急事務協調協商機制。
(三)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程。確定區域內基本公共服務范圍,率先建立區域統一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和監測體系,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水平隨經濟總量增加以及財政能力提高的自然增長機制。
九、推進廣佛同城化,探索一體化發展新模式
構建廣佛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廣州和佛山要強化同城效應,創新行政管理體制,完善合作機制,拓寬合作領域,編制實施廣佛同城化規劃,全面提升整體發展水平。推進交通全面對接,重點加強兩市各區域與新廣州站、白云機場、南沙港等戰略性基礎設施的交通連接,促進市政、信息等基礎設施網絡互聯互通;提供快捷便利的同城化客運服務,完善廣佛年票制,率先實現公共交通“一卡通”。在汽車制造、重型及成套裝備、船舶、平板顯示器、新能源等領域加強合作,形成若干先進制造業集群,聯合打造高效自主創新體系,共建金融、物流、信息、會展、旅游等區域服務體系。加大聯合整治水和大氣環境污染的力度。統一公共服務標準,逐步實現兩地市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同城待遇。
十、加強組織協調,統籌推進珠江三角洲經濟一體化進程
在省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形成城市間、部門間、企業間及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層次合作機制。省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領導小組要加強組織協調,大力推進珠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工作。成立由省有關部門牽頭、相關市參加的城市規劃、交通、能源、信息化、水資源、環保、產業、基本公共服務等專項工作小組,負責具體工作。各有關市之間要建立相應的協商機制,以市市互動推進區域一體化。
?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九年六月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