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今年廣東就業形勢面臨嚴峻挑戰。27日,7名省人大代表就進一步做好穩定和促進就業工作約見省人社廳、省商務廳、省教育廳、省工信廳、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稅務局、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等國家機關負責人。
圍繞全省就業形勢研判、重點就業人群就業、穩定外貿企業等影響就業工作的焦點問題,相關部門負責人一一進行回應。省人社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葛國興透露,截至8月25日,廣東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已經超過82%。
就業形勢如何研判?
總體用工趨勢穩定
背景:據省人大代表調研發現,今年我省就業工作面臨就業總量壓力依然較大、就業結構性矛盾仍比較突出、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還不能完全滿足現代產業體系發展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對就業形勢造成持續影響等問題。
基于上述情況,省人大代表王克率先向省人社廳提問:今年以來我省就業工作總體情況如何,對未來的就業形勢如何研判?
葛國興回應稱:“今年全省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和復雜,但是總體就業局勢是可控和穩定的。”
葛國興提供了一組數據:截至7月底,今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68.86萬人,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呈現逐月回暖態勢;從1.5萬家監測企業來看,到6月底企業用工規模同比有所下降,但總體用工趨勢穩定;農民工就業上,今年以來廣東凈流入約30多萬人;上半年,企業裁員的個案和勞動糾紛同比有所增加,但是規模可控。
作為就業難的主要群體之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頗受代表們的關注。代表調研發現,2020年廣東省高校畢業生約60萬人,加上外省入粵求職的畢業生,約有80萬高校畢業生在廣東求職,就業總量龐大。
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邱克楠介紹道,疫情之下,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供需矛盾更加凸顯。線下招聘轉戰線上,畢業生難以適應,公務員、事業單位等含金量較高的崗位招聘時間延后增加了畢業生的焦慮感,學生慢就業、晚就業的現象也較為突出。
為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葛國興提到,今年全省公務員招聘崗位從約8000個增加到約1.2萬個,事業單位崗位從1.8萬個增加至2.8萬個,國企崗位也從3萬個增加到4萬個。同時省內通過增加“三支一扶”計劃名額、社區工作崗位等方式,重點解決就業困難或家庭困難的高校畢業生就業。
葛國興透露,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進展態勢較好。截至8月25日,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已經超過82%。
穩企穩崗措施如何落地?
上半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206億元
背景:穩企業是穩就業的重要基礎。今年以來,廣東通過各種政策措施扶持企業、支持企業發展,保持就業崗位穩定。
省稅務局副廳級干部方佳雄介紹,2020年上半年,廣東地區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206億元。到6月底,有193萬戶用人單位享受了階段性減免社保費政策,累計減免663.76億元;89.88萬戶企業延繳社保費218.38億元。廣東地區已為出口企業辦理出口退稅1462億元,核準延期繳納稅款6558戶共270億元。
廣東外貿規模大,企業數量多。外貿出口企業對就業的貢獻也很大。不少代表擔憂,今年我省外貿企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經貿形勢的疊加影響,外需下跌,勢必將影響就業情況。
面對短中期內外貿形勢不確定不穩定因素較多的情況,如何穩住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外貿企業也成為省人大代表關注的熱點。
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容佩嬋表示,目前我省商務運行企穩回升,1月至7月全省進出口總額達3.73萬億元人民幣。從6月開始,單月進出口額出現正增長。特別在出口方面,7月出口額扭負為正,當月增長17.2%。
容佩嬋坦言,外貿企業仍面臨訂單大幅減少、經營成本上升、資金壓力大融資難等突出困難。她表示,下一步省商務廳將從強機制、降成本、擴訂單三個方面發力,通過進一步落實省政府出臺的“穩外貿20條”措施、降低企業融成本、加大出口信用保險力度、實施線上展會計劃等方式,推動外貿企業發展。
靈活就業人員權益怎么保護?
下月起可享工傷保險待遇
背景:互聯網背景下的新興就業形態催生了大量靈活就業人員,新就業也給廣東帶來許多新崗位、新機遇。但調研中代表們發現,當前有關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權益和政策管理仍處于制度體系下的空白地帶,新業態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權益與社會保障、管理服務等制度需要研究制定。
葛國興介紹,實際上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已印發了關于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隨后,省人社廳和省財政廳聯合出臺了《廣東省靈活就業人員服務管理辦法(試行)》(下稱“管理辦法”),對靈活就業人員的就業服務管理進行規范,將從9月1日起施行。
“廣東率先出臺管理辦法,在全國是走在前列的。”葛國興說,其中一大亮點是對靈活就業人員范圍進行規定。
查閱管理辦法發現,靈活就業人員分四類,分別是個體經營者;非全日制從業人員;新就業形態人員(包括依托電子商務、網絡約車、網絡送餐、快遞物流等新業態平臺實現就業,但未與新業態平臺相關企業建立勞動關系的從業人員)及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靈活就業人員。
新業態對拉動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葛國興表示,電商直播等新經濟新業態已成為就業新的增長極。從登記情況看,全省現有約400萬靈活就業人員,“按照一些專家學者的調查研究,實際的數應該遠遠大于這個數。(確切)是多少,要進一步去核實”。
葛國興表示,面對大量的靈活就業人員,管理辦法的重點之一是要建立針對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障體系,比如將其納入工傷保險保障范圍,規定靈活就業人員也可以參加養老保險。
在就業、創業支持上,葛國興提到,管理辦法將引導靈活就業人員進行登記,并跟蹤其就業情況、提供配套服務。省內已試點組織靈活就業人員參與政府補貼的職業培訓。對有創業意向的靈活就業人員,銀行將提供創業擔保貸款并可享受政府貼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