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影院普通用户转户区,日韩综合,欧美日韩成人电影免费看,欧洲精品激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首頁 > 要聞動態 > 投資動態

東莞大力推動國際科技合作

時間 : 2016-12-12 17:46:06 來源 : 本網
【打印】 【字體:

  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廣東提出推進創新發展,建設成為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既是順應國家對深圳、珠三角乃至全省定位,不負使命重托的客觀要求,也是廣東充分發揮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強這一突出優勢,實現引領型發展的應有之義。

  目前,東莞正努力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提出在全省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戰略部署中走在前列的目標,并及時制定《東莞市推動建設科技產業創新中心走在前列行動計劃》,提出通過國際合作聚集創新資源,通過破解制約科技發展的體制機制藩籬,著力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實現以科技創新帶動全面創新,推進創新型經濟發展,實現以創新驅動代替要素驅動。

  東莞將為廣東加快建設成為自主創新能力強、科技支撐引領作用突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作出貢獻。

  以科技合作聚集創新資源

  9日,2016中國(東莞)國際科技合作周(以下簡稱“2016合作周”)在東莞市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展會為期3天,以“科技引領開放共享”為主題,由科技部和省政府共同主辦,展會期間將開展大型科技展覽以及一系列論壇對接活動。

  開幕式上,舉行了重大國際合作項目的簽約。項目包括加拿大創新技術研究院、天安數碼城(集團)有關公司簽訂中加(東莞)創新技術研究院共建協議等7個項目。

  數據顯示,合作周舉辦12年來,已幫助東莞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促成各類科技和人才項目合作逾2000項,成為立足東莞、服務全省乃至全國的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臺,有力推動了東莞和廣東科技成果產業化、國際化進程。

  近幾年,東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國際科技合作,不斷強化與世界各國的科技創新合作交流,集聚了一大批海內外優質科技項目和人才團隊,一改東莞創新資源缺乏的局面,有效聚集起了一大批創新資源,已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國際科技合作格局。推動了中以國際科技合作產業園、莞臺生物醫藥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東莞,對東莞科技創新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起到重要的帶動作用。

  各地都在爭搶創新資源,競爭日趨激烈,東莞如何才能從與其他兄弟城市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受到優質海外科技項目的青睞呢?這需要優質的創新環境。近年,東莞啟動了“科技東莞”工程,明確在“十一五”期間,市財政每年投入10億元推動科技創新,“十二五”期間更是進一步增加到20億元。除了大量資金的投入外,東莞還出臺了《關于加強對外科技合作,促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東莞市促進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實施辦法》等政策措施,鼓勵企業消化吸收再創新,加強科技合作,走出東莞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

  此外,東莞還在宣傳服務上下功夫,每年舉辦20多場科技政策及項目宣講會,向境外發布企事業單位科技合作需求信息,營造有利于國際科技合作的良好氛圍。

  經過幾年的發展,東莞創建了一批創新科技園區、科技創新平臺和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不斷建設優質的創新載體,大大提升東莞承接國際優質科技項目資源的能力。

  以中以產業園為例,中以產業園一期投資約15億元,建立“水處理環保創新產業園”,主要承接和引進以色列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水處理技術;二期是中以合作項目,涉及包括水處理在內的環保技術產業、電動汽車、高端電子信息、半導體照明、太陽能光伏及生物科技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投產后,3年內預計實現產值20億—30億元,5年內實現產值150億元。

  在新型研發機構方面,東莞積極發揮產學研的作用,與相關高校合作共建了東莞華中科技大學制造工程研究院、東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等32家“功能定位新、合作方式新、運作模式新、激勵機制新、考核機制新”的新型研發機構,積極推動其海內外技術轉移中心將國際科技項目和成果在東莞轉化和產業化。

  同時,東莞還加大力度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目前,東莞建設了多個國家級和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涵蓋半導體、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農業等領域,對該市國際科技合作起到重要的示范帶動作用。

  在開展國際科技合作中,東莞還瞄準全球創新資源富集區域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吸引海外高端科技項目和人才團隊落戶東莞。在海外高端科研團隊的引進方面,在已引進的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項目中,來自海外的超過半數,包括加拿大院士張榴晨教授、諾貝爾物理獎候選人肖強教授、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美國創新藥物資深專家習寧博士等一大批高端科研人才。海外科研團隊入駐東莞,獲得了省財政的巨額資助,有力助推東莞搶占分布式能源、物聯網LTCC電子元件、先進運動控制、新能源電池、創新藥物等領域的產業布局。

  以科技創新帶動全面創新

  廣東偉旺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各路投資商和訂單紛至沓來。在董事長陳中偉看來,偉旺達科技的迅速崛起,離不開東莞不斷推陳出新的科技政策紅利和產業環境。

  事實上,在東莞不斷加大對科技企業創新扶持力度的背景下,諸如偉旺達科技之類的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正乘著這股東風加快創新發展的步伐。

  去年4月,東莞出臺《關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在前列的意見》,成為備受矚目的“1+N”系列政策中的“1”,隨后,《東莞市促進企業研發投入實施辦法》《東莞市促進科技金融發展實施辦法》等多個政策陸續出臺,涵蓋企業研發投入、科技服務業、科技金融、新型研發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高新技術企業等方面的相關配套政策,“1+N”政策體系初步形成。對東莞的科技創新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目前,東莞科技創新態勢良好,初步形成了“四個快速”的發展局面,以科技創新帶動全面創新態勢初步形成。

  一是創新主體隊伍快速壯大。目前全市科技型企業超過5000家,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500家,高企后備入庫企業達到776家;以企業為主體新引進了省、市創新科研團隊數量分別達到26個和27個;國家高企、后備高企、省創新團隊數量均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二是創新能力水平快速提升。2015年全市全社會R&D投入為147.88億元,占GDP比重達2.36%,同比增長16.3%,增幅在珠三角各市中位列第一。今年1—9月,全市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38672件和21217件,同比分別增長47.34%和18.03%,均位居全省第四位。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11223件和3138件,同比分別增長58.52%和68.62%,分別位居全省第四位和第三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為676件,國內有效發明專利量為10796件,均位居全省第三位。

  三是創新載體建設快速推進。目前全市擁有新型研發機構32家,比2010年增長近兩倍,其中信大研究院成為全國第一個獲解放軍原總參批準的軍民深度融合研究院。2016年新增認定10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培育單位,總數達到21家。新增認定7家省眾創空間試點單位和9家國家級眾創空間,數量分別達到19家和15家,位居全省地級市第一,目前總數達到48家;先后組建了橫瀝模具制造、虎門服裝和橋頭環保包裝3個產業協同創新中心,目前全市專業鎮創新平臺達到12個。

  四是創新實力快速增強。近年來東莞先后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首批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廣東省“互聯網+創新創業”示范市等榮譽,并位列2015年福布斯大陸創新綜合實力第14位,松山湖高新區去年還被納入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省新型研發機構現場會、“四眾”平臺建設工作推進會、全省專業鎮協同創新工作現場會、全省推進珠三角創新驅動發展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工作現場會等先后在東莞召開。

  目前,在科技創新上,東莞初步形成了以市場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大學和科研機構為支撐、中介服務機構為紐帶的區域創新體系,為東莞在全省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戰略部署中走在前列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體制機制基礎。

  以創新驅動代替要素驅動

  一直以來,東莞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重要戰略位置,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隨著生產要素價格的上漲,原來依靠要素驅動的東莞經濟開始變成由要素和創新共同驅動。

  在創新驅動的引領下,東莞初步走出了一條具有東莞特色的科學發展、轉型升級的道路。今年前三季度,東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915.9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1個百分點,高于同期全國(6.7%)、全省(7.3%)平均水平。先進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012.87億元,增長16%,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9.5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增長17%;高技術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771.25億元,增長18.6%,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2.1個百分點。

  創新驅動的主體是企業。近年來,東莞通過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全市創新驅動發展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績。8月23日,廣東省推進珠三角創新驅動發展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工作現場會在東莞召開,就是對東莞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工作的最好肯定。2015年年底,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986家,目前總數達1500家。

  易事特集團的發展,就是東莞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易事特集團創立于1989年,是全球新能源500強企業之一,主要從事IDC數據中心(含UPS、高壓直流)、光伏發電站(含逆變器)和智能微電網(含電力軌道交通、新能源車及充電樁)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擁有全資或控股子公司近80家,在全球設立了268個客戶中心,產業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平均增長超過90%。易事特董事長何思模介紹,截至目前,易事特集團共參與起草國家、行業、軍用標準累計17項。集團先后引進以全球著名軌道交通電氣專家錢清泉院士和全球著名新能源專家張榴晨院士率領的強大科技攻關研發團隊,組建起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六大高端科研平臺,擁有研發人才高達600多人。高頻開關電源技術、光伏逆變技術、分布式發電技術、智能微電網技術均達國際先進水平。去年以來,先后建成美國首條無人駕駛地鐵(夏威夷)、國內時速最快地鐵(深圳11號線)電源系統、亞洲最大水面光伏發電站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項目。

  隨著東莞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持續增強,東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已呈現出量質齊升的態勢,高企數量、高企入庫數量、省創新科研團隊數量、省眾創空間數量等12個科技創新指標均排名全省地級市第一,走在全省前列。

  東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全省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的戰略部署中走在前列”的戰略目標,市科技局將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通過廣泛的宣傳發動、市政府各部門的聯動以及服務的推動等多方面來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同時著力創新科技載體發展體制,不斷優化科技項目管理方式,切實健全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大力完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進機制,加快形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