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激烈的角逐,第三屆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以下簡稱“廣州獎”)7日晚揭曉最后獲獎名單,韓國首爾松坡區、埃及卡柳比亞、美國波士頓、丹麥哥本哈根、玻利維亞拉巴斯五個城市獲獎。據了解,本次入圍的項目將悉數錄入數據庫,供全球城市學習借鑒、提升發展水平。
5個城市項目獲得“廣州獎”
連續兩天,15個“廣州獎”入圍城市在安全便捷性城市、參與性城市、包容性城市、可持續韌性城市等領域進行思想碰撞,開展文明對話。7日晚,在1400多名中外嘉賓見證下,韓國松坡區太陽能共享發電廠、埃及卡柳比亞綜合社區固體垃圾管理,美國波士頓青年參與預算、丹麥哥本哈根氣候適應社區、玻利維亞拉巴斯斑馬市民文化項目獲得“廣州獎”殊榮。
“廣州獎”評審委員會專家、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俞可平說,本屆“廣州獎”參選城市項目為歷屆之最,超過300個項目報名參加,項目質量非常高,水平也比較接近。評委會在選取最終的獲獎者時更看重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城市公共服務和城市治理創新三大方面。
從獲獎的城市項目來看,都在上述方面有著重要的舉措和相關經驗。
評委會專家、美國的斯蒂沃德教授認為,“廣州獎”的獲獎城市在文化、生態、環保等方面都有建樹,尤其是在應對氣候變化時形成不少創新經驗,保障了市民和城市的安全。4年前,哥本哈根遭遇嚴重的暴雨和洪水襲擊,其后該市政府致力于水環境和生態創新治理,解決城市內澇的同時也為全球城市提供了寶貴的防雨防澇經驗。
評委會專家巴羅斯表示,垃圾圍城是全球化的難題,人類不斷制造垃圾,也在為處理垃圾而絞盡腦汁。埃及卡柳比亞基于社區的綜合固體廢物管理項目,當地人成立公司進行廢品回收,并送到城市中轉站分揀再轉換成燃料。該項目為貧困城市人口創造就業,并改善生活環境。“該項目由政府和企業共同投入,為應對全球垃圾危機提供示范。”巴羅斯說。
城市創新從廣州向全球傳播
“廣州獎”既是一場入圍案例現場角逐的競賽,更是一場傳播全球城市創新經驗的課堂。評委會表示,5個獲獎城市位于亞洲、非洲、歐洲、北美、南美五大洲,從廣州出發到全球五大洲,從中可以看到“廣州獎”正在釋放吸引力和影響力。
美國波士頓青年參與預算項目繼入圍上屆“廣州獎”15個城市候選后,此次更進一步獲得“廣州獎”。該項目賦予青年參與決策的權利,他們可以通過分配的資源直接參與到城市預算、決策以及全市范圍的合作中。
評委會專家、原英國布里斯托城市長弗格森認為,在兩年前與波士頓項目競爭時便留下深刻印象,從入圍到獲獎,波士頓青年參與預算項目除了連續4年投入450萬美元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影響力跳出了城市的邊界。他告訴記者,波士頓的項目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已經獲得美國政府認可,準備全美推廣,目前,加州政府率先引入落地實施。
評委會專家布朗女士認為,韓國松坡區太陽能共享發電廠同樣體現全球化創新的思維。發電廠不僅服務韓國本地的社區,還與蒙古城市形成合作,相關的經驗也在蒙古社區里落地。
在俞可平看來,5個獲獎城市只是代表,參選的城市項目都是創新的典范。無論是來自非洲的埃及、還是來自北歐的丹麥哥本哈根,廣州獎的外延進一步擴大,來自171個城市的301個參選項目都是全球城市創新智慧的精華,這些新模式、新經驗將錄入廣州獎數據庫,為城市交流提供有益的參考。
“廣州獎不僅是一項獎勵,更重要是以此為平臺,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實現全球城市協同創新,共同提升城市的競爭力。”評委會專家,原歐洲議會成員舒勒赫茲女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