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交會透視廣東發展新態勢
嵌入全球智造鏈激發創新驅動力
以創新之名,一場頂級科技盛會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矚目的焦點。
來自德國巴伐利亞州的86歲老人菲希特,帶著自己研發的曲柄環發動機,飛越歐亞大陸來到深圳。30年前就曾到中國協助中德專利合作的他,希望再次在這里找到一展宏圖的機會。
雖然為期6天的第17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以下簡稱“高交會”)已于21日在深圳落下帷幕,但是由這場展會引發的創新脈動卻仍然在這片中國制造的核心腹地上激蕩著。
“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排在首位的就是創新發展。
在高交會上,智能制造新生力量快速崛起、閃亮登場,國內外創新力量與珠三角雄厚制造業的激情交融,正在顯現出新經濟視野下廣東創新發展的新態勢。
搭建平臺——以創新引領發展模式之變
年初,深圳本土無人機品牌“哈瓦無人機”首次“飛抵”美國CES展,就搶到超過千萬元訂單。而在本屆高交會位于深圳龍崗的無人機分會場,規模龐大的無人機矩陣中,“哈瓦無人機”表現依舊搶眼,其“一鍵懸停”技術甚至不亞于知名無人機企業大疆公司。公司負責人稱,來到高交會,就是為了“一飛沖天”。
匯聚創新資源,展示前沿科技,推動產業迭代升級,已經成功舉辦17屆的高交會,一直是科技交流與產品孵化的最好平臺之一。高交會歷久彌新,折射出珠三角乃至廣東活躍的創新生態與持續的創新能力。
1999年,亞洲金融危機余波未平,深圳正在人口紅利漸失、“三來一補”增長乏力、資源難以為繼的路口徘徊。從“荔枝節”轉型而來,高交會承載了我國高新技術轉移、自主創新的重要使命。
馬化騰在首屆高交會上拿到風險投資資金讓QQ起死回生的故事,至今仍廣為流傳。而借助高交會舞臺,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大族激光、三諾、研祥等一大批深圳創新機構和企業脫穎而出。統計數據顯示,17年來,高交會的參展項目累計超過10萬個,參展企業達數萬家。
創新資源的集聚,給發展方式轉變帶來機遇。“近水樓臺”的深圳,產業升級歷程也與高交會的孕育發展形成了高度契合。
如果說騰訊、研祥等公司的高交會經歷,代表了深圳傳統產業向計算機、信息技術等產業的轉型,光啟參展高交會的歷程,則印證了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崛起。
2010年,劉若鵬帶著幾個海歸博士在深圳成立了光啟高等理工研究院。在第14屆高交會上發布超材料無線互聯解決方案,在第15屆高交會上提供超級Wi—Fi,在第16屆高交會上帶來一系列以光為傳送介質的智能光子產品,光啟正向創新浪潮之巔穩步邁進。今年,光啟更是在高交會上推出深度空間體驗館,將最新科技帶到現場。
近年來,智能手機、家用機器人、可穿戴設備、3D虛擬現實等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而這些新技術新產品,都曾提前在高交會舞臺上有過亮眼表現。
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高國輝說,深圳目前的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最早都是在高交會上萌芽,進而步入快速成長的軌道,并成為經濟發展的有力推手。
今年,廣東組織了66家單位的83個項目參加高交會,規模居全國各省市團組之首。通過高交互搭建的渠道和平臺,創新廣東的步伐加速向前。
主動謀變——從制造大省邁向智造中心
回歸制造業正成為全球新一輪發展主題,廣東也正經歷從制造大省到制造強省的轉型。在高交會上,快速崛起的智能制造新生力量,讓世界見證著這個中國制造前沿陣地向智造中心邁進的新動向。
在東明機電的高交會展臺上,一臺由該企業自主研發的工業機器人快速夾送雞蛋到指定的位置。“我們幾乎是自然而然地進入到工業機器人領域。”東明機電董事長謝偉告訴記者,他的企業最核心的產品就是電機,其生產的電機常常成為世界500強企業產品的核心部分,“而電機加上控制器就是一臺最簡單的工業機器人了”。
在本屆高交會上,記者粗略統計過,機械臂、自動貼片機、點膠機、切割機等工業用機器人的參展企業不下數十家。而它們的集中出現,折射出珠三角正在快速膨脹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根據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的統計,珠三角工業機器人使用量年均增速達30%。以格力、美的、格蘭仕等為代表的家電企業、以比亞迪為代表的汽車企業、以雷柏為代表的電子信息企業以及紡織服裝行業都成為珠三角率先使用工業機器人的典范。
智能機器人廠商——中源智人科技業務經理劉強說,今年高交會感覺最大的變化就是有太多的加工制造企業對智能機器人感興趣,珠三角企業逐漸興起“機器人潮”。而在2009年,該公司最早推出智能機器人時,加工企業卻并不感冒。
“機器人潮”的背后,是“世界工廠”的主動謀變。一方面,人口紅利逐漸消退、土地等成本上漲;另一方面,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對于產品有著更為細致、個性化的需求,產品快速迭代,珠三角制造業需要適應這種變化。
擁有本土知識產權的智能機器人已經起步。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的機器人從2012年開始投產,銷量幾乎每年翻番。該企業負責人說,經過近10年研發,該企業突破了外國品牌的封鎖,掌握了機器人電機、控制器、減速器、驅動器四大核心部件技術。
曾經是ABB某一款機器人全球最大客戶的雷柏科技在完成自己的生產線改造后,發展了機器人集成系統應用業務,為其他制造企業提供整套工廠升級改造方案,幫助企業進行生產線自動化、智能化改造。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宋曉剛在高交會上說,經濟放緩倒逼企業升級轉型,而工業機器人將助推珠三角制造業完成這一轉型。
開放融合——從全球汲取創新驅動力
在高交會巴伐利亞展區,86歲的德國老人菲希特西裝革履地坐在輪椅上,迎接著一撥撥參觀者。這位熱愛發明的老人說,他研發出的曲柄環發動機在高交會的展出效果超出預期,短短幾天,已收集到厚厚一沓意向客戶信息表。
第17屆高交會,海外團組數量再創新高,共有美國、歐盟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39個團組參展,其中包括“一帶一路”專館的21個國家29個團組。巴基斯坦、肯尼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均為首次參展。
一場面向世界的開放盛會,與全球創新鏈接,讓廣東從世界獲得了重要的產業推動力,并逐步向全球產業鏈高端發展。
以高交會為標志,珠三角城市群正逐漸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在新一輪互聯網和信息科技革命沖擊下,全球創新資源的空間配置和分工體系發生重大變革,給廣東創新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
柔宇科技把握住了機遇。在高交會上,柔宇科技展位前排起長龍,觀眾等待著體驗一款將超高清大屏顯示和主動降噪頭戴耳機融為一體的終端產品——柔宇X,它的顯示屏分辨率約是iPhone6的10倍。
全球創新要素融合的發展紅利,催生了這款產品。過去3年多,柔宇科技創始人、斯坦福大學博士劉自鴻頻繁往返于硅谷和深圳,他在創業之初就開創性地選擇了在硅谷和深圳同步啟動創立公司。盡管面臨重重壓力,他仍充分集合了硅谷和深圳的資源優勢,對柔宇后來的高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創立2年多,柔宇科技的估值已超過10億美元。
深圳乃至廣東正逐漸縮短與全球創新中心的距離。深圳不僅憑借智能硬件等多方面優勢吸引硅谷創業者和企業“走進來”,深圳企業也“走出去”到硅谷設立研發中心等,吸引蘋果、特斯拉等世界知名公司的工程師、設計師等各類精英加入。
透過高交會,人們看到,珠三角乃至中國在全球創新網絡中的地位和話語權正在不斷提升。打破區域約束、建立全球鏈接,向全世界汲取創新驅動力,廣東正在加快步伐。
讓創新創造的活力不斷迸發,激發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動力,廣東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