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廣東電信在行動系列報道③
10月23日下午,在第十八屆五中全會準備召開,并研究審議“十三五”規劃前夕,廣東省人民政府與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在廣州簽署“十三五”信息化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達成統一意見:以“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為原則,在廣東經濟社會各領域原有互聯網應用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構建“互聯網+”開放平臺,全面助力各行業升級轉型,進而加速“十三五”規劃中信息化建設戰略的在廣東的深化落地。
開放合作全面助力升級轉型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起始之年。“十三五”時期要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勝利實現,確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十三五”規劃要在保持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體制機制改革、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民生和扶貧開發等十大領域取得明顯突破。其中,信息經濟是一塊重要內容。
面對“十三五”規劃,中國電信表示將利用其在互聯網基礎建設、技術創新和信息資源規模等方面優勢,以開放合作的心態積極打造良好的產業生態圈,平等互信、攜手互助、共贏分享,全面助力廣東省實現各行業升級轉型。顯然,作為國有通信企業的中國電信,正主動發揮著自己的力量,助推“互聯網+”戰略在廣東的落地實施。
根據雙方的框架協議,合作將聚焦八大領域: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先進制造”“互聯網+商貿流通”“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惠民服務”“互聯網+創業創新”“互聯網+城鄉建設”。
具體來說,以“互聯網+現代農業”為例,廣東電信積極響應國家“互聯網+現代農業”戰略號召,與廣東省農業廳先后簽訂了《“農技寶”基層農技推廣綜合信息服務云平臺建設與應用推廣合作協議》和《廣東省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工作框架協議(2015)》,在全省12個地市20多個區縣全面啟動了信息進村入戶第一批試點的建設工作,加快了農業現代化步伐。
例如,廣東湛江市農業局在全市范圍內創建的100個惠農信息社,由廣東電信協助建設,構建“互聯網+農業”田田圈發展模式,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驅動、企業主動、服務到位、農民得益”的服務模式。廣東電信同時提供了12316服務熱線和“農技寶”互聯網應用工具,為湛江市1.5萬戶種養大戶、普通農戶提供專家指導、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等惠農服務。
針對廣東轉型發展的核心領域——制造業,廣東電信也積極參與廣東省“互聯網+先進制造”行動計劃,積極助力全省制造企業的“工業互聯網化”轉型升級。通過與省內龍頭企業的合作和探索,中國電信形成了涵蓋咨詢服務、全媒體呼叫中心、工業云平臺、網絡協同制造、線上線下O2O電商平臺等制造行業解決方案1.0版,不斷為省內眾多的制造企業和制造業基地提供了覆蓋全鏈條的互聯網應用服務。
率先落地行業互聯網應用
7月5日,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未來3年以及10年的“互聯網+”發展目標,并提出11項“互聯網+”重點項目。行動計劃是繼美國先進制造戰略、德國“工業4.0”戰略、法國“新工業法國”戰略之后的又一重大的國家戰略,將對我國各個行業產生重大和深遠影響。根據GE工業互聯網白皮書給出的測算,僅在航空、電力、醫療保健、鐵路、油氣這五個領域引入互聯網支持,假設只提高1%的效率,那么在未來15年中預計可節省近3000億美元。而麥肯錫也預計到2025年,互聯網將幫助中國GDP年增長率提升0.3%到1.0%,相當于GDP增長總量的7%到22%.
廣東省人民政府在9月23日發布《廣東省“互聯網+”行動計劃(2015-2020年)》,提出13項“互聯網+”重點項目。《行動計劃》提出,以推動互聯網新理念、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發展為重點,以發展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產業新業態為抓手,充分激發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推進互聯網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推動互聯網經濟加快發展,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社會治理水平,促進廣東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今年的5月14日,廣東電信就在廣州發布以“新寬帶、新生態、新時代”為主題的“互聯網+”行動,開始布局“互聯網+”產業生態圈,這也是廣東電信繼中國電信集團公司5月13日在北京發布《“互聯網+”行動白皮書》后的具體落地行動。
在整體通信行業的發展壯大過程中,經過長期儲備,廣東電信已經具備了實施“互聯網+”行動的三大關鍵業務能力,即:全國領先的數據中心資源能力、多維度全方位的大數據及分析能力、安全智能的物聯網專用網元能力。在云資源能力方面,廣東電信全國機房數量超過300家,機房出口10TB;基于豐富“云資源”基礎上的大數據,以及具備豐富經驗的運營維護人員,可以為各行各業提供詳實的數據分析,提供解決方案;在高速光纖寬帶和無線網絡基礎上搭建的“物聯網”平臺,提供專用安全網元,可定制智能管理和多應用服務。
據了解,在服務制造業方面,目前,廣東電信已為全省20萬輛汽車提供了實時在線連接。不遠的將來,還將為省內所有的汽車、家電等設備插上電信“天翼”的翅膀。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制造企業超過50萬家,其中車裝設備占全國的70%,家電占全國的50%,可以預計,一旦全線接入“物聯網”,將呈現“互聯網+制造”遍地開花的效應。
在教育方面,廣東電信已經建成開放融合的教育視頻網云,計劃100%連通全省2.1萬所學校和1580萬學生家庭,提供多媒體接入的基礎教育在線學習和家校互動,助力打造南方教育高地;對于用戶關心的醫療方面,廣東電信在已覆蓋600所醫院,擁有1000萬用戶、累計預約人次超2200萬的“翼健康”平臺基礎上,還將整合“醫療影像存儲”、“掌上醫療”、“健康小屋”等應用,遍及省內醫院240家,構建全國領先、華南最大的健康醫療云,助力全省“遠程醫療”和“網上醫院”服務……
驅動全國信息化進程
由此可見,在5月份首次響應國家提出的“互聯網+”戰略時,廣東電信著力啟動的是“互聯網+行業”六大行動計劃,覆蓋政務、制造、教育、醫療、物流、商貿六領域,時至今日,圍繞“十三五”規劃拓展至八大重點領域,也反映出廣東電信不斷求新求變的博大胸懷。按照廣東電信的說法,此次助力各行業的轉型升級是在已往的實踐和探索基礎上的深化,會進一步深入推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互聯網技術和資源在廣東省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全面應用,積極助力打造全國信息化先導區。
從5月到10月,依靠多年的積累,廣東電信“互聯網+”領域的轉型升級已快速向前推進:農業方面有“農技寶”互聯網應用以及綜合信息服務云平臺,推動現代農業進程;金融方面推出甜橙金融系列,為廣東上百家企業實現產業鏈上下游資金快速歸集,將金融能力打包進“掌中寶”移動展業應用,為全國1萬多名保險員實現末梢保費快速上繳、業財合一,驅動企業實現業務模式創新;以“天翼學子俱樂部”為基地,在全省各地市200所大中專院校扶植建立學生創業團隊“廣東飛Young部落”,搭建面向全省大學生創業實習平臺;結合現代城市管理理念,積極配合政府建設“數字城管”、“數字環衛”等信息應用服務,助力政府信息化建設,實現精確、高效、全時段和全方位的城市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月,中國電信在廣東啟動了中國電信綜合平臺。該平臺是以智能管道為基礎、以統一賬號為核心,整合電信的通信、支付、定位、內容和應用等能力,融合國內外知名移動互聯網合作伙伴的優勢資源,為超過3億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提供服務,致力于打造移動互聯網新生態圈。目前,綜合平臺已有數百家合作企業,包括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高德、優酷、網易、新浪等主流互聯網企業。
分析人士指出,各行各業正是在這些互聯網應用和平臺的影響下,潛移默化地形成全新的更加智能化、互聯網化的商業模式,進而滲透至老百姓的消費行為、生活方式,由外到內完成對廣東的信息化轉型,再由此驅動全國的信息化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