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
盡管和全國多數城市一樣遇到一些困難和壓力,但隨著港珠澳大橋建設加快推進、橫琴自貿片區掛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穩步實施等三大機遇疊加,珠海已經迎來“黃金十年”。展望全年發展,珠海有信心、有底氣迎難而上,完成GDP增長10%的全年預期目標。
從企業投資來看,技術改造投資和裝備制造業投資成為工業投資最重要的支撐。前三季度,工業技術改造投資繼續保持大幅增長,完成投資額63.97億元,增長156.5%;裝備制造業投資75.64億元,增長48.6%。工業投資結構不斷優化,技術創新動力進一步增強,有望帶動全市制造業增速提質發展。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額887.87億元,同比增長16%.雖然投資增速有所回落,但值得注意的是,基礎設施投資保持增長,這主要來自大型交通基礎設施的貢獻。未來,互聯互通的“大交通格局”有望帶動“大產業”快速發展。
此外,上半年全市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06.06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57.3%,超過時間進度7.3個百分點。其中,33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8.69億元,為年度計劃的63.6%,超過時間進度13.6個百分點。隨著項目投產達產,珠海經濟將迎來更多新的增長動力。
[亮點]
“我們的團隊以海歸博士、碩士為主,珠海的生態和生活環境非常好,對于高層次人才很有吸引力。”珠海納金科技CEO雷震說,該公司主要研發環保無污染的透明導電新材料,與珠海的綠色發展之路“不謀而合”。今年2月,雷震和他的團隊在珠海創立納金科技,9月已闖入全國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并位列全國第十。
像雷震一樣被“綠色珠海”所吸引的高層次人才還有很多。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已成為珠海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其中一張“王牌”。近年來,珠海先后被中國社科院評為“中國最宜居城市”,被麥肯錫評為“中國可持續發展城市”第一名,并獲得“2014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
一條生態經濟之路、一條科學發展之路,正在這座優美的城市徐徐鋪開。近兩年來,珠海以橫琴、高欄港、高新區為“三大引擎”,通過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將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產業拒之門外,堅持發展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的產業,初步實現了經濟發展數量與質量、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雙贏”。
隨著產業結構調整,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加大,節能減排成效明顯。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單位GDP能耗降幅遠低于當年預期目標值1.6%。六大高耗能行業的能源消費總量占全市工業耗能總量的79.4%,同比下降2%。
在今年8月舉辦的首屆珠西“裝洽會”上,“珠海軍團”亮出一批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的產品,令人矚目。
綠色經濟正成為珠海經濟發展的主力軍。按照計劃,珠海將繼續發展“三高一特”產業體系,爭取到2017年,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62%以上,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48%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30%以上,海洋經濟產業和農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32%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