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影院普通用户转户区,日韩综合,欧美日韩成人电影免费看,欧洲精品激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首頁 > 要聞動態 > 投資動態

"多點開花"——珠海加快建設珠西先進裝備產業帶龍頭

時間 : 2015-08-11 17:06:28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平臺支撐“多點開花”,激活創新驅動對產業發展乘數效應

珠海加快建設珠西先進裝備產業帶龍頭

  8月22—23日,首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將于珠海舉行,展示廣東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新項目、新產品、新技術,搭建高端會展平臺,推動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

  去年8月,工信部和廣東共同啟動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的建設。省委書記胡春華強調,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建設是貫徹落實中央要求,推動廣東省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要集中力量形成合力,推動產業帶建設盡快取得突破。

  經過1年多的建設,西岸“六市一區”(珠海、佛山、中山、江門、陽江、肇慶、順德)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均得到較快發展。連日來,南方日報記者深入“六市一區”采訪產業發展現狀。從今天起,南方日報推出“珠西大戰略——走讀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系列報道”,展現產業帶建設的成效和亮點,解讀新動向,分析新趨勢,敬請垂注。

  就在3天前,由珠海格力電器自主研發的核電制冷“中國芯”——百萬千瓦級核電水冷離心式冷水機組正式通過國家專家組鑒定,該技術打破了核電制冷領域長期被歐美壟斷核心技術的局面,格力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填補國內核電制冷領域的一大空白。這家以“掌握核心科技”為使命的家電巨頭,再次證明了其創新能力,也成為珠海先進裝備制造發展的一大亮點。

  近年來,珠海從規劃、項目、政策、人才等領域入手,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目前吸引了中海油、三一重工、中航通飛、中國北車、ABB機器人等龍頭項目的落戶。按照《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十大重點領域,珠海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電網、生物醫藥及高級醫療器械、通用航空設備、海工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設備、高端數控機床與機器人等八大領域或是具備了良好基礎,或是已經提前布局,產業逐漸呈現高端化、集群化、特色化的發展態勢。

  以格力為代表,珠海的裝備制造企業越來越越多地轉向創新驅動。從技術創新到商業模式創新,再到服務創新和公共平臺的支撐,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的創新呈現“多點開花”之勢。通過激活創新驅動對產業發展的乘數效應,珠海邁向珠西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龍頭的步伐將更加扎實。

  技術創新

  自主研發漸成自覺核心技術威力初顯

  格力電器鈑金分廠內,一條由其自主研發的全自動樣品生產線投入使用,以往產品要經過五道工序才能生產,現在只需一臺機器、一次操作就可以完成。重復性勞動的人員減少一半,但產能卻增加了近一倍,企業生產效率大幅提高。

  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自動化故事”,格力已書寫3年。如今,格力擁有自動化研究人員2000多人,已自主研發近100種自動化產品,擁有20多項設計專利。未來,格力具有核心技術的自動化設備有望銷往珠江西岸乃至更廣闊的市場。

  “我們對產品精度要求非常高,但目前能滿足要求的高端設備基本是從國外進口,而國內很多制造企業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我們不能只是模仿別人,所以決定自主研發這些設備。未來,我們還要建設高端智能裝備產業園。”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說。

  在此前的工業化進程中,大多數制造企業的核心技術都依靠進口,技術受制于人,產業的轉型升級也無從談起。而在珠海,像格力一樣堅持自主研發、以技術創新和突破引領發展的先進裝備企業還有不少。

  在珠海金灣,瑞美電機專注生產伺服電機、編碼器和減速機,三者均是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在國內制造加工領域普遍使用的四軸機械手中,伺服電機占制造成本的比重高達50%至90%,附加值很高。目前我們自主研發生產的伺服電機能量轉化效率高達90%,在技術上已經能與質量最好的日本電機一爭高下,這使我們的產品迅速打開市場。”該公司總經理姜翔說。

  除此之外,賽納打印掌握的打印機耗材加密芯片技術成功打破了跨國公司的技術封鎖;云洲智能憑借自主研發技術已成為中國唯一的水面機器人研發和供應商;和氏自動化生產的去毛刺機則成功打破國外產品的壟斷,國內市場九成以上的制冷壓縮機去毛刺機產品均來自和氏。

  企業在關鍵技術上的突破,使它們成為細分領域的“單打冠軍”,也為珠海先進裝備制造帶來越來越多的創新力量。數據顯示,在全市裝備制造企業中,有30%以上(102家)是高新技術企業。

  平臺支撐

  公共平臺加快集聚企業傍上“創新大款”

  今年上半年,珠海清華科技園二期動工建設,同時進駐的還有清英智能電網研究院,這個研究院將依托清華大學雄厚的研發實力,為珠海智能電網產業提供公共技術平臺的支撐,進一步完善相關產業鏈。

  珠海清華科技園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陳林峰介紹,除智能電網研究院外,下一步科技園還將大力引進清華大學的創新平臺到珠海建立新型研發機構。比如,與清華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機械系、精密儀器系在“高端制造和航空技術”方向上合作;與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研究院、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在“新能源及新材料”方向合作。這些合作將進一步為珠海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提供技術創新的支持。

  公共技術平臺的引入,往往能進一步激發相關產業的創新活力。而在珠海,以高校和科研機構為主體的公共創新平臺正在加快集聚,為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除清華科技園外,中山大學也將在珠海建設若干國家級重大科學研究平臺,支撐珠海先進裝備制造、電力能源等產業發展,如目前正積極開展“天琴計劃”國家級重大科學研究平臺以及核工程與技術、海洋領域國家級科學研究平臺的建設等,這些均與珠海裝備產業發展方向緊密相關。

  以政府為主導的“國家級”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也在珠海涌現。在高欄港,國家船舶及海工裝備材料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將在今年內投入使用,成為珠江西岸海工裝備最重要的公共技術平臺。其檢測能力將覆蓋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所用的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填補廣東相關產業的檢測空白,也將帶動整個珠西海工裝備產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此外,珠海正與華南理工大學加快建設廣東首個現代產業創新研究院,在建設產學研合作平臺、開展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培養高層次人才等方面深化合作,打造珠海乃至全省發展現代產業特別是先進裝備制造業的公共創新服務平臺。

  模式創新

  商業變革打開成長空間延伸服務促進鏈條完善

  數年前,大多數公交公司仍難以支付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巨額成本,導致新能源汽車市場普遍遇冷。“狠砸”50億元但“血本無歸”的珠海銀隆新能源曾備受困擾。如今一轉身,該公司的產品已成為北京APEC專用公交車,今年預計利潤將達8億—10億元。

  跨越式發展源于商業模式的創新變革。銀隆新能源提供了“零價供車、十年租賃、十年質保、整車替換、四方共贏”的新商業模式,與國內各大城市公交公司展開了廣泛合作。

  在銀隆新能源董事長魏銀倉看來,除了技術創新,企業發展同樣需要創新的生產手段、創新的發展方法、創新的營銷模式。“銀隆受盡了不創新的苦,現在也嘗到了創新的甜。”

  銀隆新能源的商業模式變革,是珠海裝備制造企業創新探索的縮影。一方面,對于對技術壓力不高或新產生技術的企業而言,商業模式創新能使產品迅速尋找到合適的市場,實現產業化;另一方面,龍頭企業進行商業模式變革,有利于拓寬產業空間,延長產業鏈,實現產業系統內良性循環。

  三一海洋重工則把業務從制造向服務領域延伸。今年,保監會正式批準籌備在橫琴注冊成立久隆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下稱“久隆”),其中三一集團以20%的控股比例成為該公司最大股東。這是珠海首家主打裝備制造的保險公司,也被外界解讀為中國第一家裝備制造業的專業保險公司。

  “三一集團具有豐富的裝備制造經驗,依靠其產業經驗來提供創新性的保險產品,可以解決部分裝備制造業的后顧之憂,打破阻礙重大技術裝備產業化應用的瓶頸,最先直接受益的就是珠海乃至珠江西岸的裝備制造產業。”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說。

  這種從制造向服務的延伸,也將進一步促進企業綜合實力的提升和相關產業鏈的完善。三一集團副總裁、三一海工事業部董事長伏衛忠介紹,依托過去積累的資金、技術、人才和市場,以珠海產業園為基地,公司將從單一裝備制造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EPC(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商轉型,努力成為珠西地區海工裝備的龍頭。

  產業掃描

  上半年珠海裝備制造業增加值

??????? 增12.2%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珠海市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已達456家,實現裝備制造業增加值166億元,同比增長12.2%,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35%.裝備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44億元,同比增長23.7%,占全市工業投資比重達40%.目前,珠海已集聚了中海油、三一重工、中航通飛、中國北車、珠江鋼管、玉柴船動、ABB機器人、新興重工等龍頭項目。

  據了解,珠海先進裝備制造產業主要包括海洋工程、航空航天、交通運輸和智能制造四大領域,2014年分別實現產值180億元、60多億元、60多億元、170億元。全市裝備制造企業有三成以上(102家)是高新技術企業,同時培育和引進“工作母機”類裝備制造企業60家。值得注意的是,圍繞先進裝備制造業,珠海正著力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三一重工、美國派傲、珠江鋼管、中海油等重點企業的創新團隊和研發中心也相繼落戶。

  此外,珠海將在年內促成新興重工的能源裝備和應急救援裝備基地、中聯重科環境機械制造、巨濤海洋工程二期等12個已簽約項目落地建設,總投資達225.1億元。

  在創新平臺建設上,珠海將力爭廣東省科學院的海洋技術與裝備、航空裝備與制造、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等3個研究所落戶,并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研究,特別是在院士及諾貝爾獎團隊方面實現較大突破。

  發展規劃

  珠海先進裝備制造產值擬后年

  達3000億

  按照《珠海市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2015—2025)》,到2025年,珠海市先進裝備制造業年產值達到7500億元,努力建成“世界級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國家級通用航空制造基地”和“中國南方智能裝備制造基地”,發展成為珠江西岸沿海沿江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重要增長極。

  按照部署,在2015—2017年期間,珠海將通過實施“十大標志產品”工程、招商選資增量工程、自主創新提升工程、技術改造優化工程、人才引進培育工程、骨干企業培育工程、產業基地建設工程、服務支撐體系工程等系列措施,實現全市先進裝備制造業總產值2015年達1900億元、2016年達2300億元、2017年達3000億元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