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省委農辦獲悉,廣東省農村綜合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特別是承擔國家級試驗試點任務的11個市、縣(區),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改革部署,系統設計、統籌推進,鄉村治理機制建設、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架構、土地承包權確權登記頒證以及農村金融改革等改革措施順利推進。
廣東一直是全國農村綜合改革的重點地區,目前共有11個市、縣(區)承擔13項國家級農村改革試驗試點任務。其中,佛山市南海區、清遠市、廣州市白云區、珠海市斗門區、德慶縣、揭陽市揭東區為中央農辦農村改革試驗聯系點;東莞市、佛山市南海區、江門市新會區、蕉嶺縣、陽山縣為國務院綜改辦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示范試點;云浮市為農業部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清遠市為國務院扶貧辦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特別是清遠市和佛山市南海區,各承擔了2項試驗試點任務。
在鄉村治理機制建設方面,清遠市以基層黨組織建設、村民自治、農村公共服務“三個重心下移”為試點內容,全面推進自然村村民理事會建設,數量達到14554個。調研顯示,推進試點地區的村民參與民主自治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呈現經濟增長、農民增收、社會穩定的良好態勢。
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服務平臺的建設方面,廣東省建立各類“三資”管理服務平臺5304個,縣、鎮、村三級覆蓋率分別為54.4%、48%和20.3%,納入平臺交易的資產普遍溢價20%到30%,不僅保證了農村集體“三資”的保值增值,更有助于農村的穩定。其中,東莞市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問題的信訪量從3年前的167宗457人次下降到今年的70宗172人次。
廣東省還在大力推進農村土地成本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目前24個試點單位已有35個鎮、5410個經濟合作社啟動確權工作,完成實測面積36萬畝,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3.8萬份。據透露,該項工作有望明年在全省全面推開。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廣東農村經濟平穩發展、農村社會整體保持穩定保駕護航。據統計,前三季度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3元,名義增長10.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1%,名義增幅、實際增幅分別高出城鎮居民1.5和1.7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