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在很長一段時間都被認為是市場失靈的領域。如何調動社會各方資源、各類資金持續支持節能減排,是擺在當下全球綠色發展大潮中一道難題。廣東節能減排項目,通過樞紐型金融平臺——粵財控股,利用財政資金和亞行貸款,發揮金融杠桿放大作用:廣東省通過政府擔保獲得亞行貸款,為優質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融資,進而撬動商業銀行貸款、擔保機構、股權投資以及其他社會資金大量進入節能減排領域,促進了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在該項目實施中,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配合默契,越來越多省份積極開展能效電廠項目,企業也積極申請參與項目,示范效應明顯。
11月下旬,廣東省一項自2009年開始實施的節能減排促進項目(又稱“廣東省亞行貸款能效電廠項目”),被亞洲開發銀行評選為“2012年度最佳表現貸款項目”。
廣東節能減排項目是中國政府與亞洲開發銀行的首個節能合作項目。由于通過實施一系列節能項目,所減少的能源消耗量總和相當于建設了一個實體電廠,也被俗稱為“能效電廠”。
經第三方機構評估,截至到2013年三季度,該項目節電量已經達到10.1億kWh,相當于一個裝機容量為20.1萬kW的發電機組的年發電量,年節能量折合標準煤33.2萬噸。
隨著廣東試點的推進,亞行借鑒成功經驗,山東、河北等地相關貸款工作也已鋪開。
超額完成亞行貸款項目預期目標
促進節能減排行業發展,是一項經濟效益與社會公益相得益彰的事業。
令人欣喜的是,中國政府與亞洲開發銀行在廣東的相關試點工作取得了遠超預期目標的成績。
據該項目執行機構——廣東省亞行貸款能效電廠項目執行中心(下稱“項目執行中心”)和廣東粵財信托有限公司(下稱“粵財信托”)負責人介紹,廣東節能減排項目已扶持中小企業30多家,極大地促進了廣東的節能減排工作,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通過第三方權威機構評測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三季度,廣東節能減排項目已實施完畢并經測評的項目年節電量已經達到10.1億kWh,年減排CO2、SO2、NOx及TSP分別為78.5萬噸、9055噸、2012噸及3521噸。資金在整個貸款期內將循環使用,可實現的節能減排效益將增加3-5倍。
專家稱,由于該項目有著明顯的節能減排效果,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有利于緩解廣東省的能源緊缺局面和改善當地的居住環境,同時有利于廣東省乃至國家的節能減排目標的完成,也起到了鞏固能源安全的作用。
探索節能減排的廣東模式
節能減排歷來是政府吆喝聲大但少有資本買賬的活,為了實現減排目標,政府甚至不得不動用強制性措施或者投入大量的財政資金。但廣東節能減排項目為何能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呢?
“主要是制度設計、機制創新做得好,政府與市場有效聯動起來了,政府借助于亞行資金,通過綜合金融平臺的放大效益,激發了中小企業積極性,也吸引更多社會資金進入節能減排領域。”業內人士分析。
廣東節能減排項目啟動于2009年,是中國與亞行在節能領域的首次合作。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在國家相關部委和亞行的大力支持下,廣東省政府通過國際金融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獲得優惠貸款。
在取得亞行貸款后,政府并非所有管理環節都親力親為,而是首先成立了項目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包括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資委,負責項目的總體決策及政策指引??紤]到項目涉及的技術范圍廣,子項目眾多,篩選和監管難度大,又在項目協調小組下設項目執行中心,與廣東省節能中心合署辦公,借助現有的技術力量和節能項目管理經驗,負責技術評估、項目實施監控、節能測評管理等工作。同時,為了讓技術管理與財務管理相互獨立,確保項目篩選的準確性及項目財務管理的專業性,并促成市場力量協助項目實施管理,該項目通過公開招標,引入廣東本土金融企業廣東粵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粵財控股”)旗下的粵財信托作為中間金融服務機構,在廣東省財政廳的委托下專司貸款資金管理及財務評估等工作。
粵財控股旗下擁有信托、擔保、股權投資基金業務平臺,與各大商業銀行保持著長期合作,具有豐富的資產管理、投資融資、風險管控的市場經驗。如果說,通過國際金融組織(亞行)的優惠貸款,廣東省政府以較低的融資成本和較長的貸款期限獲得了中小企業推進節能減排所需的啟動資金;那么,通過粵財信托乃至其母公司粵財控股的綜合金融平臺,亞行有限的貸款資金被有效放大,幫助相關中小企業獲得了節能減排的一攬子金融方案。
通過這個一攬子的金融方案,有的企業得到了更多來自商業銀行的直接貸款,有的企業通過擔保獲得了銀行貸款,有的項目更容易得到風險資本等的親睞,更多社會資本更愿意找到這類得到權威機構支持的中小企業和節能減排項目。
業內專家稱,這種創新標志著中國與亞行在節能減排領域的合作實現了重大突破,初步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有利于促進中小企業節能減排的“1+2+N”廣東模式。其中“1”是區域政府,“2”是指技術管理機構項目執行中心和貸款管理機構粵財信托這兩家執行機構,“N”指的是參與項目的中小企業。這個廣東模式為亞行在國內其他省區能效電廠項目的實施與開展闖出了一條路子,提供了可以復制、推廣和傳播的寶貴經驗與借鑒。
撬動大量社會資金持續投入
融資成本低是吸引中小企業踴躍參與的重要原因。由于亞行節能減排項目貸款條件極其優惠,保守計算,15年貸款資金的融資成本比國內三年期貸款利率低20%以上。同時,省財政承擔了項目管理的運營費用,實現了中小企業零成本參與,降低了中小企業的實施成本。
“從2010年開始,我們的光伏發電業務得到了亞行的大力支持,先后給我們貸款5000萬元,共為公司節約融資成本170萬元,我們希望繼續得到亞行的支持?!敝袊d業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劉紅維表示。
政府承擔了項目執行中心的運作費用,聘請中間金融服務機構、第三方測評機構的服務費用等項目有關運營成本,不需增加企業額外負擔,更承擔了亞行美元貸款相關的匯率和利率風險。為進一步鼓勵企業參與項目,政府還將轉貸過程中產生的利差收益和增值保值收益返還給符合條件的子項目單位,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有效地提高了中小企業參與節能減排工作的積極性。
粵財信托負責人表示,通過亞行提供的貸款,使項目實施企業經營能力、融資能力得到提升,并成功引導國內銀行金融機構向項目實施企業提供20多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支持。
粵財信托借助自身優勢,聯手各大金融機構,通過多種組合方式,為項目實施企業引入更多的資金支持,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比如,通過粵財控股旗下信托與擔保兩大業務平臺的聯動,整合省內優質擔保公司為項目實施單位提供融資擔保服務,成功為項目單位提供擔保,融資金額近2億元。
此外,經過5年的連續跟蹤支持,在亞行貸款資金的支持下,一批中小企業茁壯成長,成功吸引了風險投資等資金的進入,累計引導民間股權投資增加近6億元人民幣。
據不完全統計,亞行1億美元的貸款成功推動31個節能減排項目、總投資達21.04億元人民幣,撬動社會資本達11.67億元人民幣。在15年的貸款期內,亞行貸款資金還將在廣東省內循環滾動使用,并撬動更多的社會資金支持更多的節能減排項目的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