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影院普通用户转户区,日韩综合,欧美日韩成人电影免费看,欧洲精品激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首頁 > 要聞動態 > 投資動態

粵重大項目投資超1500億 龍頭企業激活全產業鏈發展

時間 : 2013-10-10 22:39:16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編者按

  如何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推動經濟提質發展?在省政府召開的全省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上作出部署:廣東將以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點企業、重大科技專項和信息化(簡稱“四重一化”)為主要抓手,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層次向高端邁進,毫不動搖打好轉型升級這場硬仗。

  進入第四季度,“四重一化”進展如何?其對廣東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又能起到什么樣的推動作用?南方日報記者日前深入全省各地走訪,對重大項目、重大平臺、重點企業、重大科技專項和信息化相關項目最新進展調查采訪,試圖梳理出廣東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戰略路線圖。

  走讀樣本

  備受關注的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以下簡稱“佛山分公司”)項目終于在9月25日建成投產,佛山人的“整車夢”自此走入現實。而更令人興奮的是,這一次廣東獲得的是一座業內公推的“完美工廠”,更高水平的制造工藝與更加開放的供應商體系,為廣東汽車產業的集群式發展注入更加強大的活力,正式投產的佛山分公司一期項目已經具備完善的產業鏈,計劃年產能為30萬輛,與另外兩大基地共同構成一汽-大眾180萬輛的總產能。

  而在江門新會,另一個龍頭企業激活全產業鏈發展的傳說也開始起筆了。“這邊是廣東南奧的廠房、這邊是廣州中車的,都在建設當中,大家都是沖著廣東南車這個大龍頭來的。”行走在廣東軌道交通產業園區(以下簡稱“廣東軌道園區”)中,記者看到,一座座配套企業的廠房正在緊張施工中,而在廣東軌道園區的外圍,一座大型的商業綜合體也正在成型,未來將有大批高級技術人才入駐,廣東南車龍頭一舉,一條軌道裝備建設的產業鏈就這樣自主延展開去了。

  以上兩個案例都并非孤例,隨著多年深耕,廣東當年推動的各個重大項目如今已漸成棟梁,不僅在各自的領域內撐起了一片天,更拉動著大批配套產業蔚然成林,成為廣東轉型升級的生力軍。

  再添新引擎

  佛山打造純正德國大眾

  作為中國市場經濟最成熟,最發達的地區,廣東千人汽車保有量一直位居國內前列,是汽車消費的最大市場之一,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而佛山地處珠江三角洲,不僅是市場經濟最完善的地區,也擁有良好的制造業基礎。如今佛山分公司正式投產,將進一步鞏固提升華南汽車市場的地位,并為廣東整車制造及其相關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這一項目為佛山帶來的不僅是一條先進的汽車生產線,更有躋身全球汽車產業鏈條的巨大機遇。該工廠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雖然工廠投產初期的產量并不大,但隨后產量會呈梯級增長。而由于實現了完全可復制的異地建廠模式,佛山工廠的整車品質將與德國大眾保持一致。憑借著建設的高標準,佛山分公司在業內獲得了“完美工廠行業典范”的稱號,“我們公司完全參照了德國大眾最完善的工廠建設標準和最合理的完美工廠建設原則,在工藝水平、生產管理以及節能環保等各個方面均走在行業前列,特別是在整車生產的四大核心工藝(沖壓、焊裝、涂裝、總裝)方面,公司采用了大量國際領先的設備和技術,是全國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生產基地。”據一位技術人員介紹,從佛山分公司走出去的大眾車將具有絕對的純正血統,在佛山分公司,沖壓車間80%以上的工位實現了自動化,生產線具備鋁件生產能力。焊裝車間大量采用激光焊、激光釬焊、等離子釬焊工藝以及中頻焊接等先進技術,機器人數量超過800臺,自動化率超過70%,6條主焊線均為全自動生產線,自動化率近100%.

  而在佛山南海乃至整個廣東招商引資的“歐洲版圖”里面,一汽大眾早已成為一個繞不開的神話。隨著一期投產和二期項目即將啟動建設,一汽大眾兩期全部投產后預計最高產值將會達到2000億元,這等于目前獅山4000多家大大小小企業加起來工業產值的總和,這家巨無霸的入圍,將為廣東汽車制造業提供的帶動力不可估量。

  誠如佛高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南海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獅山鎮委書記王雪所說,佛山分公司對于當地來說“最重要的是能提高整個地區的產業、工藝和管理水平,給地區經濟帶來強勁增長的刺激。”王雪認為,招進一個企業就是招進了一種文化和一種新的合作模式。以一汽大眾為例,一家汽車有幾萬個零配件要進行配套,除了進入零配件園區的一級供應商以外,在整個佛山顯然還存在著大量的二級和三級供應商,真的是迅速催生了“引進一個,帶來一片”的集聚效應。

  根據統計,截至2012年初,就已經有41個配套項目——39個零部件項目和2個物流項目(其中35個落戶獅山鎮,6個落戶丹灶鎮)進駐南海,這些企業共同協作為佛山分公司生產提供了超過30種零部件,包括汽車座椅、油箱、底盤、儀表板等。目前大部分配套企業都已進場開展前期工作,部分企業還完成了基建并進入設備調試安裝階段。

  當地預期,隨著一汽大眾佛山項目二期的落戶,將有更多一級配套企業進駐南海。而為了完善區內企業產業鏈,南海高新區也已積極開拓招商資源,促進更多的一汽大眾二、三級配套企業投資南海,隨著這些企業紛至沓來,佛山汽車產業的長足發展指日可待。

  本土企業成長

  “廣東造”動車引粵企分羹

  類似的例子在廣東大地上越來越多,廣東南車軌道交通車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南車”)便是另一個杰出代表。依然還是那片“鐵皮房子”,公司的指揮部還是稍顯簡陋,但人氣卻已經越來越旺,熱鬧非凡。

  “呦,鐘記者來啦,正好一起來坐坐。這幾位是五邑大學的老師,他們希望能和我們合作。”見到推門而入的記者,廣東南車副總經理、總工藝師張忠敏熱情地介紹了身旁的賓客,其中一位老師笑著介紹道:“看到廣東南車越做越大,對相關產業的帶動能力也越來越強,我們大學就希望能與他們合作,為我們軌道裝備制造業有關專業的學生找找出路。”

  而雙方設想,未來的合作可能將深入到教學層面,“可以請我們的工程師給他們的學生授課,也可以讓大學里的學生到廠里來實習,這樣從根子里強化這種專業訓練,讓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得到充分的保證。”同時,在張忠敏看來,類似合作的進一步順利推進,將彌補當地專業人才缺失的瓶頸,帶來雙贏。

  “這就是當初大項目帶動廣東發展的題中之義,廣東在乎的不僅僅是一個企業的產能,不僅僅是一兩個地區的發展,而是由龍頭企業拉動起來的一條長長的產業鏈布局。”在一位區域經濟學者看來,龍頭項目激發的“群狼效應”正在一步步健全著廣東原本弱小的工業基礎,一點點提升著廣東在各新興產業上的競爭力,“這種效應不光體現在配套企業上,更體現在工人的素質上。”

  5月28日,廣東南車生產的首列CRH6型城際動車組“低調”下線,向正式交付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而更令業內關注的是,廣東南車的技術平移工作也已順利完成。“簡單來說,今后CRH6型動車將可以在我們廣東南車的基地完成所有制造流程,這輛車今后就是完完全全的‘廣東制造’了。”張忠敏向記者介紹道,到明年這款列車的型號許可證正式獲批之時,就可完成5到6列CRH6型動車的交付。

  而隨著該項目的快速推進,廣東本土配套企業也開始加速成長。“未來,在江門生產的CRH6城軌列車的組裝配套工作將主要由我們來牽頭完成。”廣東南奧董事長黃峻向記者介紹的時候頗有底氣,這家粵企正在努力拿下城軌列車的制動系統、鋁合金焊接及電氣集成三方面的業務,一旦成功,將可瓜分CRH6城際動車組10%的生產價值,“我們在2011年就開始布局了。明年年中,我們就能爭取實現生產能力,說白了,我們目前的目標就是做好廣東南車的供應商。”

  而另一家分羹者——廣州中車也是布局良久。該企業具有近30年的軌道車輛空調設備生產歷史,為了給廣東南車配套,公司擬投資3.9億元在江門再造一個生產基地——江門中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門中車”)。江門中車的總經理張啟達向記者表示,公司將在2014年1月完成土建,力爭在5月第一臺機器下線,“我們是一次性投資,公司一旦建成,將實現年產1.2萬臺空調機組的能力。”

  這兩家企業同樣在廣東軌道園區申請了10萬平方米的土地建設新廠房,同樣在向著明年中實現生產能力的目標努力,而他們也同樣預計著珠三角乃至全中國龐大的軌道裝備市場需求將為他們帶來遠期超10億元的銷售收入。

  廣東南車牽起的這條軌道裝備制造產業鏈正在深深地植入南粵大地,催動著一批粵企的成長壯大。

  廣東出手

  1500億投資促產業轉型升級

  廣東南車與佛山分公司僅僅是廣東重大工業項目快速推進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各方共同努力,廣東的一大批重大工業項目都獲準建設了,總投資超過1500億元。這批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對推動我省工業投資穩步增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發揮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一向重視民營經濟發展的廣東也特別重視如何在重大項目中積極吸引民資入局,從而進一步增加這些大項目的輻射能力。

  推進順利

  集中打造有影響力的產業群

  近日,記者從省發改委方面獲得的權威統計分析顯示,今年以來,我省重大工業項目獲批順利。其中,國家核準的我省重大工業項目有3個,包括中國海油惠州煉化二期擴建、珠海碧辟化工有限公司PTA三期擴建、廣汽本田年產24萬臺汽油發動機項目,合計總投資達到563億元。

  與此同時,省內核準和備案投資的重大工業項目也達到250個,主要包括珠海玉柴瓦錫蘭中速發動機制造項目、湛江晨鳴漿紙有限公司的60萬噸/年液體包裝紙項目、廣東僑興宇航科技有限公司北斗終端裝備制造和應用、珠海振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年產63萬噸改性塑料及合金項目以及廣東汕頭超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電容式觸摸屏產業化項目等,累計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

  而在項目審批進行得如火如荼時,我省重大工業項目建設總體上也推進得十分順利,今年1到4月,我省重大項目累計已完成投資約210億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33%.其中湛江鋼鐵基地主體工程、廣汽本田年產24萬臺汽油發動機等一批項目陸續開工建設;一批在建項目加快推進,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正在開展已交付土地的場平施工,完成土方挖填總進度的60%,中委合資廣東石化項目原油碼頭、產品碼頭已經開工建設;廣東南車軌道交通裝備修造基地已基本投產,首列車已下線,一汽大眾佛山生產基地主機廠已基本建成并試產,預計在今年8月份正式投產。

  同時,省發改委方面也表示,將在下一步繼續精心謀劃和實施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并著重強調激發重大項目的帶動作用,抓緊開展產業鏈研究工作,積極謀劃一批附加值高、帶動性強、投資規模大的工業項目,并以此為龍頭,延伸產業鏈,打造一批影響力大、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

  民資入局

  7000億“大蛋糕”與民資分享

  除此之外,向來重視民資發展的廣東,也在引入民資參與重大項目建設方面展開了積極的探索。

  近日,廣東省政府召開了重大項目面向民間投資(2013年)招標推介會,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出席上午的推薦會并致辭。此次會議共向民資推出了我省重大項目共83項,總投資為2515億元。

  據省發改委主任李春洪介紹,本次推介項目涉及公共事業領域,涵蓋交通運輸、城市建設、產業園區、節能環保、社會事業等領域,其中屬于我省“十二五”重要基礎設施規劃項目占招標項目總數40%,占招標項目總投資75%;粵東西北地區項目占項目總數67%,總投資占招標項目總投資50%.按照已經批準實施的《廣東省企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我省對交通、能源、城建、社會事業等公共資源領域中具有一定投資回收能力的項目,全面實行競爭性配置。

  如果加上去年推出的兩批項目,目前廣東省總共推出了265個重大項目,投資總額超過7552億元的“大蛋糕”與民資分享,其中部分項目已經開工,民資在重大項目建設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了。

  “去年,廣東重大項目向民間投資招標工作進展順利。”李春洪表示,去年向民資推出的兩批重大項目中,截至目前,已有67個項目完成了投標并確定中標人,涉及總投資共969億元,其中有54個項目已開工建設;有12個項目正在開展招標,涉及總投資共792億元;有91個項目前期條件基本具備,正在準備招標文件,涉及項目總投資1698億元。

  推介會后,徐少華還與廣東各民營企業代表進行了座談,鼓勵民資繼續積極投入重大項目建設當中,他表示,當前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對民間投資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民間投資正在迎來難得的蓬勃發展新機遇。

  觀點

  完善配套企業

  夯實工業基礎

  雖然廣東的重大項目建設已經在加速推進當中,但在這一輪“輕重并驅”的產業升級過程中,廣東依然暴露出了部分重工業基礎薄弱,人力及技術平臺有待夯實的問題。相比北方的工業重鎮,南粵的重工業研發、生產、制造等環節仍有相當距離,如何練好內功成為廣東這一輪重大項目推進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

  “現在我們的生產能力已經不成問題了,各項硬件設施都是國際一流的,但人力上還真是一個問題。”廣東南車副總經理、總工藝師張忠敏向記者表示,目前最大的問題就體現在有關工種人力不足,以及工作人員技術不夠熟練上,“一個工廠能否發揮最大的效力,一方面取決于其技術和設備水平,另一方面也與工人的素質密切相關。”

  據他介紹,目前公司正在緊張地“招兵買馬”當中,廣東在軌道裝備制造相關領域的人才儲備確有短板,“現在就是招來了人也不能馬上投入工作,我們還要送到株洲、浦鎮等地進行培訓,整個人力的儲備都需要一個周期。”而一位該基地的工程師則向記者表示,現在已經好了很多,“之前曾開著車在江門到處轉,也找不到一些特殊工種的合適工人。”

  相關技術人才缺失的問題也體現在相關配套工廠身上,為了填平這個人才缺口,各家各戶可沒少花功夫。大家還紛紛表示,廣東在工業基礎上的缺課并非是哪一門哪一科,而是一種系統性的缺位。

  “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哪一環漏了都不行,從標準到人員再到工廠,我們現在都在抓緊補課。”一位企業負責人介紹,廠子現在因為焊接工人的不足而頗費腦筋,“EN15085是一套針對軌道車輛和車輛部件的焊接認證體系,從事相關工作的企業必須獲得這套體系的認可。整個體系對焊接工程師、焊接工人,甚至勞動保護都有嚴格要求,且每兩年要審核一次。可以說,要想讓員工學會這門手藝,不僅考驗個人,也考驗企業。”

  而當前廣東的產業基礎,就決定了各家廠商要做的前期工作必然很多。“培養一個產業工人的費用越來越高了,但是現在沒有辦法,廣東當地沒有現成的。”這位負責人介紹,“不包吃住,一個員工從進入企業到能上崗,最快半年到一年,純花費就要10萬元。”此外,目前我國重工業制造領域的不少技術標準制定及認證點都設在北方的傳統工業城市,因此光來回奔走也要消耗不少的時間和金錢。

  而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佛山一汽大眾項目上,廣東德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德聯”)董事、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鄧國錦向記者表示,該公司是一汽大眾的車用化學品一級供應商,為了給佛山一汽大眾項目配套,在佛山也建設了一個生產基地,按照規劃,整個項目全面建成的話,產值可達2億元一年。

  現如今,工廠、廠房、辦公樓基本上已經封頂,但是整個廠子全面供應產品卻預計要等到明年3月到4月。“光是建設的話不會那么久,但生產線調試和工人培訓的時間要消耗不少。”他向記者表示,新公司成立伊始,招來的所有工人都不懂流程,所以現在要成批地把人拉到長春去學習。

  “這個不僅僅是國內經驗,國際上也同樣如此,國外汽車、鐵路、海洋等各家大型裝備廠周邊都有著一套完備的工業體系設置,小的至少有100到200家的配套企業,大的甚至有400到500家的上下游配套廠商,沒有這些企業與主機廠之間的分工合作,大項目本身的生產效率也將大大地受到影響。”一位工業經濟方面的學者向記者表示,廣東引入的各大龍頭能夠有多大的帶動效應,也要仰賴廣東工業水平的整體提升情況。

  由此可見,夯實原先薄弱的工業基礎將是廣東重大項目建設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對于廣東下一步轉型升級效果的體現有著重要的決定性意義,這塊短板的填補周期越短,廣東產業輕重平衡的腳步也將邁得越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