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影院普通用户转户区,日韩综合,欧美日韩成人电影免费看,欧洲精品激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网站

首頁 > 要聞動態 > 頭條

全力打造美麗中國的廣東樣板 不負總書記深情牽掛 讓廣東大地青山常在秀水長清空氣常新

時間 : 2022-06-24 09:58:54 來源 : 南方日報網絡版
【打印】 【字體:

茅洲河.jpg

如今的茅洲河波光粼粼、水鳥翩翩,成為廣東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美麗注腳。圖片來源:南方日報

  ■殷殷囑托

  ●東濠涌以及遍布廣東各地的綠道,都是美麗中國、永續發展的局部細節。如果方方面面都把這些細節做好,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就能實現。

  ●要深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深化同香港、澳門生態環保合作,加強同鄰近省份開展污染聯防聯治協作,補上生態欠賬。

  ●要抓好韓江流域綜合治理,讓韓江秀水長清。

  ●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將來付出的代價會更大。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

  盛夏時節,廣東大地,藍天、綠水、青山相映成趣。

  綠色發展催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圖景,也讓生活處處是美好成為現實:廣州塔靚麗高聳,市民迎著珠江清風暢快騎行;茅洲河碧道延展,黑臭灘涂蝶變的濕地公園花草搖曳;練江邊鄉村靜好,迎來游玩打卡的游客。

  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高度重視,對廣東大地的山山水水牽掛于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在三次來粵視察中,都對抓好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全面覆蓋大氣、水和土壤污染防治,為推進美麗廣東建設、實現更可持續發展指明前進方向。

  為子孫后代計、為長遠發展謀,牢記總書記的深切關懷和殷切期望,廣東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動生態環境質量發生巨大變化。

  如今的廣東,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綠色日益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轉變發展理念

  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在外‘流浪’那么久,終于回家了!”深圳市體工大隊大隊長夏哲順清晰記得重回茅洲河訓練皮劃艇時的激動。此前因水質不達標,皮劃艇隊無奈常年在外訓練。隨著茅洲河治理取得成效,2020年運動員們首次“回家”訓練。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基。作為經濟大省的廣東,創造了無數發展奇跡,進入新時代,卻也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趨緊、新舊生態環境問題交織的局面。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來粵視察時對于補齊生態欠賬曾作出明確要求。

  深刻認識到轉變發展思路的緊迫性,廣東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將持續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納入“1+1+9”工作部署統籌推進,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以上率下、高位推進。全面實施河長制、湖長制,廣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分別擔任省第一總河長、省總河長,擔任省污染防治攻堅戰第一總指揮、總指揮,掛點督戰污染最重的茅洲河、練江,帶動全省8萬多名五級河(段)長,以及民間河長“擰成一股繩”,力破“九龍治水”難題。

  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廣東成立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零容忍”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三線一單”分區管控、生態損害賠償、污染舉報重獎等一系列長效機制不斷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大環保格局日益形成。

  毗鄰港澳,接壤多個周邊省份,著眼于廣東特殊的地理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來粵視察中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深化同香港、澳門生態環保合作,加強同鄰近省份開展污染聯防聯治協作。

  同一藍天下,共飲一江水。按照總書記的指示要求,廣東積極與港澳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建立粵港澳珠三角空氣監測網絡,聯合收緊排放標準。針對跨省河流,廣東推動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協同周邊省上下游共治,推動九洲江、東江、汀江—韓江3條跨省河水質改善。

  抓住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機遇,各地以“壯士斷腕”的勇氣調整優化產業、能源、交通結構。在廣東沿海經濟帶,汕頭、汕尾、陽江等廣闊的海岸線上,粵東、粵西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蔚為壯觀,去年全省新增海上風電裝機549萬千瓦,推動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不斷提高。

  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到2021年空氣質量連續7年達標,水環境質量實現重大改善,完成“十三五”時期碳強度下降20.5%的國家目標。

  啃下最硬“骨頭”

  超常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這是雨污分流管,雨水和生活污水分開排放。”在汕頭練江邊的溪美村,70多歲的村民張茸葉憶起以前,由于沒有污水管,家家戶戶污水直排河里導致水發黑發臭,“如今河不臭了,晚飯后經常到河邊散步。”

  生態治理,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視察廣東時明確提出要補上生態欠賬,廣東下定決心下大功夫補齊生態欠賬,在完善頂層設計的基礎上,以超常規力度毅然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

  應對水污染,廣東探索出流域綜合治理、“大兵團”作戰等戰法。針對污水處理設施短板,國企、省企作為“主力軍”,超常規建設各類治污設施。在茅洲河,深圳以“一切工程為治水讓路”的決心推進,高峰期施工作業面1200多個;在練江,汕頭段高峰期流域內一線施工人員達9000多人。

  到2019年10月,茅洲河、練江這兩條全省污染最嚴重的河流,在黑臭數十年來首次消除劣Ⅴ類,從“污染典型”到“治污典范”,成為廣東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美麗注腳。

  以治標推動治本,治污大項目帶動環境治理大提升,全省生態環境治理能力顯著增強:2021年全省城市(縣城)污水處理能力超2900萬噸/日,污水管網長度超7萬公里,相比2018年分別增加41%、33%,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一。一座座污水處理廠從源頭截住污染,斬斷“黑龍”。

  在農村,隨著生活污水治理納入全省民生實事,各地因地制宜建設污水處理設施,人居環境日益改善。在城市,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曾經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黑溝渠如今成了附近居民親水的好去處。

  綠水倒映藍天,“廣東藍”屢次刷屏朋友圈。

  經過多年治理,2015年廣東PM2.5濃度在全國率先達標,并在2018年轉入“以臭氧污染防控為重點、臭氧和PM2.5協同控制”的新階段。

  強化源頭減排,廣東強力淘汰落后產能,整治數十萬家“散亂污企業”,推動重點產業改燒天然氣。針對臭氧前體物VOCs(揮發性有機物),建立省大氣污染防治“硬任務”攻關攻堅中心,推動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治理。

  藍天籠罩綠地,守住腳下凈土,廣東屢出實招。

  隨著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全面完成,基本建成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森林覆蓋率提高至58.7%。全面完成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廣東不斷提升固廢、危廢處置能力,牢牢守住風險底線。

  到2020年,廣東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結果獲評“優秀”等級。2021年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繼續取得新進展,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堅持生態惠民

  換來美好生活增添發展活力

  漫步云浮市新興縣太平鎮的新興江共成河碧道,空氣清新、水清岸綠。“現在家門口的環境好了太多,我們都喜歡到這里散步納涼。”說起這些年河水的變化,太平鎮民間河長黎洪林感慨萬千。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來粵視察時,曾深刻指出,“東濠涌以及遍布廣東各地的綠道,都是美麗中國、永續發展的局部細節。如果方方面面都把這些細節做好,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就能實現。”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廣東立志打造美麗中國的廣東樣板,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讓更多父老鄉親享受到生態產品和發展紅利。

  一條條沿河鋪開的碧道勾勒出群眾親水的新空間。以河長制為抓手,廣東修復水生態,打造萬里碧道,接續治理中小河流,推動曾經的“垃圾河”“洪災河”變成風景帶和生態廊道。到2021年底,廣東已建成2900公里高標準碧道,今年碧道建設被列入省十件民生實事中,截至5月底已累計建成超800公里。

  森林進城,身邊增綠。華南國家植物園落地實施,加快創建南嶺國家公園,在廣東,越來越多的濕地公園、森林小鎮星羅棋布,帶去更多生態福利,推動生態屏障不斷鞏固,人居品質持續提升。到今年,全省累計已有25個市縣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5個區縣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

  以生態綜合治理為契機,廣東各地推動市場主體轉型和產業升級,加快工業綠色低碳發展。

  走進潮南印染中心的汕頭市豐誠織染有限公司,車間寬敞明亮,布匹有序進入染缸。以入園為契機改進生產線,園區統一處理污水,“不再擔心環保罰款,產量也增長不少。”

  在茅洲河畔,舊工業物流園則變為科技展示與生態體驗交融共生的科技公園,隨著碧道縱深建設,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高校相繼入駐。而漫步東莞華陽湖,昔日黑臭的“龍須溝”已是國家濕地公園,優美水鄉“顏值”也吸引科技項目落戶周邊。

  珠水浩蕩,南嶺蔥郁。堅定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廣東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全力守護好這里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為實現永續發展奠定更加堅實基礎,讓這片熱土福地青山常在、秀水長清、空氣常新。

  沿著足跡看變化

  ①東濠涌整治惠及周邊24.6萬居民

  六月羊城,雞蛋花開正艷。位于廣州市越秀區的東濠涌沿線,綠樹成蔭、鳥語蟬鳴,不時有散步的市民用手機抓拍休憩的紅尾水鴝。

  2012年12月1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州市越秀區東濠涌,聽取廣州治水和城市建設情況匯報,指出東濠涌以及遍布廣東各地的綠道,都是美麗中國、永續發展的局部細節,勉勵廣州把城市建設得更宜居。

  廣州是一座傍水而生的城市。由于各種污水直排入河,東濠涌曾水體通黑,散發惡臭,還滋生蚊蟲。臨涌而居的居民連門窗都不敢打開,苦不堪言。經過綜合治理,實現水質清澈見底,兩岸綠樹常青。

  總書記視察過后,廣州加快推進東濠涌二期綜合整治工程,通過控源截污、揭蓋復涌、堤岸建設、道路整治等措施,綜合整治東風路至麓湖長2.62公里的雨污合流暗渠。

  經過整治,東濠涌嶺南水鄉的風貌更加濃郁,成為大都市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道亮麗的生態景觀。

  2017年,東濠涌流域水環境治理項目榮獲廣東省宜居環境范例獎,成為廣州市的治水典范,惠及河涌周邊24.6萬居民。

  ②韓江流域水質優良比例保持在90%以上

  千年古城,韓水悠悠。韓江是廣東省第二大河,哺育著1400多萬粵東人民。

  2020年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潮州視察,眺望韓江兩岸風貌,強調要抓好韓江流域綜合治理,讓韓江秀水長清。

  一年多來,韓江流域各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落實落細河湖長制,高質量推進韓江流域綜合治理,努力把韓江干流打造成人民滿意的幸福河、示范河樣板,讓綠色成為流域各市發展的最亮底色。

  2021年,省韓江流域河長辦在韓江局掛牌運作,形成省河長辦、省韓江流域河長辦、流域片區六市河長辦相對應的完整工作鏈條,進一步提升了“流域+區域”統籌協調能力。

  作為全國首批十大“最美家鄉河”,韓江流域水質優良比例保持在90%以上,重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

  魚戲水間,白鷺成群的韓江圖景,讓韓江收獲了諸多美譽。2020年底,韓江(潮州段)高分通過全國首批17個示范河湖創建驗收,成為全省唯一入選河湖;2021年7月,韓江被評為“廣東省十大美麗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