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的天空映襯著層層疊疊的麒麟云,在霧霾天氣易發的秋冬季節,“曬藍天”卻成為老廣們朋友圈“攝影大賽”的最熱主題。
省環保廳14日披露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前11個月全省空氣質量達標率(優良天數比例)平均高達92.8%,較去年同比提高2.2個百分點。全省21個地市的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越低越好)中,有20個地市實現同比下降。
省環保廳分析指出,隨著各地進一步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在去年全省空氣質量首度全面達標的基礎上,今年全省空氣質量有望再次實現國家考核目標,空氣優良天數較去年穩中有升。
空氣質量持續好轉,讓藍天白云成為越來越多廣東城市的亮麗名片。近日,環保部公布今年1—11月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不含粵東西北城市)空氣質量排行榜中,惠州、珠海、深圳位居前十。近年來,廣東屢屢成為空氣“十佳”城市最多的省份,深圳、惠州、珠海、中山等均多次入列。
藍天在增加,污染在減少。繼去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提前兩年達到新國標限值35微克/立方米后,今年前11個月,全省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8%。其中,深圳繼去年成為唯一PM2.5達標的千萬人口以上特大城市后,今年前11個月PM2.5平均濃度降至25微克/立方米,率先實現世衛組織第二階段過渡目標值。
“廣東空氣質量好轉早已非短期現象。從2007年左右開始,廣東污染物和灰霾均總體‘走下坡路’。這與廣東省加大力度推動綠色發展,加快轉型升級的時點高度吻合。”暨南大學環境與氣候研究院副院長鐘流舉表示。
相關部門數據顯示,廣東連續兩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污染物減排任務,超額完成冶煉、水泥、造紙等行業落后產能淘汰任務,近年每年均完成約3000個大氣污染治理項目。鐵腕治污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2010年以來,廣東GDP從4萬多億量級跨越到7萬億量級的同時,單位GDP污染物排放強度下降了近50%。2013年,廣東省第三產業比重首超第二產業,2015年第三產業占比首超50%,今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比重升至52.5%。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的大氣指標已進入低位減排階段,后期尤其需要“治氣”的精細化和堅持不懈的產業轉型升級?!笆濉逼陂g,廣東將根據各地各行業特點,分類實施城市空氣質量穩定達標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