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句古詩,說明不易保鮮的荔枝要實現長距離運輸難度之大。現代科技能否解決這一難題?據省科技廳消息,該廳于近日成立荔枝保鮮工作專班,重點從現有技術集成應用上進行突破,目前已經取得良好成效。
據介紹,省科技廳結合主題教育和為民辦實事工作要求,開展了科技助力鄉村荔枝保鮮增收惠民行動。組織省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中集集團等科研院所和企業,鞏固脫貧攻堅任務較重的茂名市高州荔枝主產區,以預冷技術應用為切入口,開展荔枝預冷服務和保鮮技術推廣示范,幫助廣大果農切實得到幫助和實惠,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解決荔枝保鮮“最初一公里”問題。
目前,實施團隊已全面進駐重點服務鎮村,固定設備已組建完成,調試完畢后即可投入使用;落實到位保鮮包裝袋10萬個、相變蓄冷劑10萬個、專用保溫箱5萬個,并開始陸續向果農派發。實施完成后,預計完成高標準荔枝預冷保鮮處理4000噸,帶動農戶增加銷售額達4000萬元,為果農流通減損800萬元,使果農直接節約成本150萬元。
此外,省科技廳還積極推動現有荔枝保鮮技術集成轉化應用。重點圍繞預冷、抑菌、包裝、蓄冷等保鮮關鍵技術環節,以應急專項方式組織“2023年廣東省荔枝保鮮技術集成與應用示范項目”,重點遴選一批具備產業化應用能力的技術和裝備項目,落地推廣到省內荔枝產區,保障今年廣東省荔枝保鮮技術需求。
省科技廳在組織好現有技術集成應用等近期工作的同時,同步謀劃、整體推動核心技術攻關中長期工作。該廳在全國范圍內征求知名專家建議,征集先進技術和裝備,借鑒其他不易貯藏的果蔬等保鮮處理方式,組建跨地區、跨專業的綜合性技術攻關團隊開展研究。擬設置“荔枝保鮮核心技術攻關”專項,圍繞降溫、控濕、殺菌、抑制呼吸作用等荔枝保鮮四大關鍵問題,從育種、栽培、采摘、預冷、分選、包裝、物流、貨架等保鮮全過程,開展“卡點”核心技術攻關。目前,專項正在調研編制階段,對接聯系了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農科院加工所、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國家保鮮工程技術中心(天津)等多家國內優勢科研單位,計劃于8月完成荔枝保鮮核心技術攻關工作總體方案。
據了解,省科技廳還將按照“近、中、遠”三步走方式,全力以赴開展荔枝貯藏、鮮美保質、冷鏈保鮮等技術攻關,盡快破解延長荔枝保鮮期的技術難題,力爭早日完成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延長荔枝保鮮時間5-7天,達到保鮮15天的總目標。